【摘 要】
:
都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一部优秀的戏曲可以让人感同身受,体会百味人生。明代毛晋编选的大型戏曲总集《六十种曲》,将当时具有影响的戏曲汇集一起,具有很高的文学研究价值。《六十种曲》中刻画了许许多多的人物形象,上至皇亲国戚,下至市井小民,形形色色,包罗万象。媒妁便在这茂盛的人物形象之林中占有一席之位,学界对于明代文学作品中的媒妁形象研究主要集中在白话小说或者拟话本小说中,对于明传奇中的媒妁形象研究甚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都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一部优秀的戏曲可以让人感同身受,体会百味人生。明代毛晋编选的大型戏曲总集《六十种曲》,将当时具有影响的戏曲汇集一起,具有很高的文学研究价值。《六十种曲》中刻画了许许多多的人物形象,上至皇亲国戚,下至市井小民,形形色色,包罗万象。媒妁便在这茂盛的人物形象之林中占有一席之位,学界对于明代文学作品中的媒妁形象研究主要集中在白话小说或者拟话本小说中,对于明传奇中的媒妁形象研究甚少,因此本文以《六十种曲》中的媒妁群体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细致、严谨的形象分析。在古代,媒妁是婚姻中必不可少的人物。笔者在广泛阅读有关媒妁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史学、社会学、民俗学等角度对《六十种曲》中的媒妁进行分析,采用分析对比法、整理法、归纳法等方法进行推理论证,力求对《六十种曲》中的媒妁形象解读有所突破。《六十种曲》中有大量媒妁人物形象,共有39部传奇中涉及媒妁,有名有姓的媒妁共有64位,其中不包括6位顺水推舟做媒的皇上,媒妁数量大,人物杂。笔者在研究《六十种曲》剧本的基础上,将其中所有涉及媒妁的篇目章节整理出来,以元、明两代为经,以媒妁身份、脚色行当、人物性格等为纬,大致分析元、明两代媒妁的特点。接着对媒妁形象进行细致的分析,先按照媒妁的行媒方式将媒妁分类,分析媒妁在行媒过程中的表现,然后按照戏曲独特的脚色行当划分媒妁,以时间为线索呈现每一类脚色行当中媒妁形象的发展变化,分析她们的性格和做媒方式中呈现出来的特点,探讨媒妁在戏曲中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所起到的艺术价值。媒妁在做媒过程中有许多独特的风俗习惯,明朝对媒妁做媒制定了相关的法律规定,本文以此为依据,以媒妁在婚姻中所起作用为着眼点,对媒妁形象进一步探讨。分析媒妁在初婚、再婚、纳妾三种不同婚姻状态时的形象特征以及媒妁在“六礼”婚姻习俗中的作用,从而加深对媒妁群体形象的分析。《六十种曲》中塑造媒妁人物形象采用了多种艺术表现手法,笔者将这些手法主要分为媒妁语言和媒妁道具两类,语言从正、侧两个方面展开论述,通过开场、剧中人评价、语言风格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接着通过媒妁在做媒时所用到的丝鞭、斧、称、庚帖等媒妁道具来深入了解媒妁形象,并分析其中透露出来的作者态度和当时社会对媒妁的印象。媒妁在婚姻中的重要作用,决定了它自身蕴藏着深厚的价值,本文从美学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来探讨媒妁的价值,从推动情节的发展、调节场上冷热和塑造典型人物形象三个方面探讨媒妁在明传奇舞台上独特的美学价值,从自由恋爱萌芽的产生、体现文人的褒贬态度和反映当时女性地位三个方面来探讨媒妁在明代社会中体现的价值。总之《六十种曲》中的媒妁形象较之前的作品中更带有作者强烈的感情色彩,媒妁的形象在这一时期不在是单一的、片面的、死板的,而是更加丰满生动、活灵活现。本文以“《六十种曲》中的媒妁形象研究”为题,就是希望通过对《六十种曲》中媒妁形象的深入研究,分析媒妁在明传奇这种独特的文学体裁中的形象,完善媒妁群体在不同文体中的形象特征。通过对媒妁形象的分析,更能体会到媒妁群体背后的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这些价值便是研究媒妁的意义所在。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课程目标政策是整个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政策的核心,在漫长的演进和发展历程中统领着小学语文教育整体的发展方向和变化趋势。建国七十年来,我国颁布了小学语文课程目标政策相关文件共13件,作为语文学科重要的课程文件,这些政策文本能够最直接地呈现出语文学科的发展和演变历程。因此探索分析新中国小学语文课程目标政策变迁阶段、变迁特征及其变迁原因,对更好地把握不同时期的小学语文教育理论和政策制定理
本文主要研究了带干扰的多智能体系统的有限时间一致性问题。为了使多个移动智能体可以在有限时间内达成一致性,本文根据不同的网络拓扑结构设计了分布式有限时间控制律。利用不一致函数,通过将原始系统转换为一个等价系统,得出了保证所有智能体达到有限时间一致性的条件。最后,给出了仿真实例来验证理论和方法的正确性。首先,介绍了本文研究问题所需的图论知识、有限时间定义和经典引理,这部分内容是研究和分析问题的基础。其
先行组织者,是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Ausubel(奥苏伯尔)于1960年提出的,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它是指老师提前准备具有包容性、概括性的学习材料,搭建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用以指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理解新知识、完善知识结构。当前,高中学生在学习生物课程的过程中,理解知识较为困难、缺乏相应的逻辑思维,而一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搭建认知结构的重视程度不足,不能有效协助学生建立生物知识的结构。为解决这一问
曹保平是学院派导演的代表性人物,1989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曹保平自1990年入行以来,开始撰写剧本、执导拍摄电视剧。2001年拍摄了他本人的首部电影《绝对情感》,近20年来曹保平共有六部电影面世,分别是:《绝对情感》(2001)、《光荣的愤怒》(2006)、《李米的猜想》(2008)、《烈日灼心》(2015)、《追凶者也》(2016)、《狗十三》(2018)。虽然知名度不高的《绝对情感》是曹保
亚热带森林因其结构复杂、树种多样的特点,成为遥感研究的热门方向。尽管近年来随着大量的遥感平台相继投入使用,大量不同空间、光谱分辨率的数据源可被用于森林遥感监测,但是对于不同数据源、分辨率、分类变量在不同尺度上进行森林观测的系统性对比研究仍然较少。本研究以中国南方广西高峰林场为研究区,使用Zuyuan-3(ZY-3),Landsat-8,Sentinel-2影像,通过数据融合的方法改善其光谱、空间分
当前,智慧化智能化席卷全球,而随着无人机和高分卫星技术的蓬勃发展,从高分数据获取光谱和空间深度特征,采用机器学习算法实现森林资源遥感信息提取和生物量智能估算越来越受到重视。以深度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为代表的智能机器学习算法通过大量数据来训练模型,使得它在遥感图像信息提取、参数反演以及各种感知数据的综合分析等方面拥有更多智能化特征,为森林
脑部MRI图像分割是基于MRI和一定标准下的相似性,将脑部MRI中相似度大的像素划分为相同的组织类,反之划分成不同的组织类。临床医学上脑部MRI图像因其独特的成像方式使图像本身具有不确定性和模糊性,而脑部组织结构的高度复杂性又给图像分割增加了难度,如何精确有效地分割脑部MRI以提高临床诊断和辅助治疗效率是研究的重中之重。基于模糊理论的FCM算法目前是最适用于脑部MRI分割的方法之一,已获得众多研究
当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核心素养时代,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育呼唤新型的教学方式,即基于真实情境、强调主动学习和团队互动,教师不再成为知识的唯一传授者,而是学习环境的创设者与学习过程的引导者、促进者。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课堂导入自然也应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与作用。然而现实的课堂导入现状却并不乐观,首先由于课堂教学内容多、时间紧、任务重,许多课堂教学会出现忽视导入环节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