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电机驱动的太阳翼振动控制理论与仿真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ral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阳电池翼调姿后对卫星产生动态激励,影响星载有效载荷的正常工作。实施减振控制的技术手段有两类,一类是被动减振措施,另一类是主动控制。采用被动减振措施,受结构质量、材料性能等因素的制约,不易达到对太阳电池翼振动控制的要求。通过主动控制增大系统振动阻尼,快速有效的控制太阳翼调姿后的残余振动衰减是本论文主要研究的问题,主要做了以下几点工作:1)在振动理论推导的基础上探索一种速度反馈的主动控制方式,增加振动阻尼从而达到加快振动衰减的目的。2)根据已有文献中的特征值配置理论,尝试将其引入到2阶线性振动系统,实现对太阳翼特定振动模态的阻尼系数的配置控制的理论尝试。3)为了验证之前两种主动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将太阳翼简化为梁模型,通过将主动反馈控制融合到高级动力学有限元分析,用数值仿真结果来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4)在上述理论推导与简化模型验证结果的基础上,将太阳翼振动控制理论推广到二维板模型,结合弯曲、扭转研究主动控制,以更切合太阳翼的实际工作状态。
其他文献
期刊
在企业生产过程中,产品的品质和生产成本决定着企业发展的命运和竞争力。而产品的品质由产品原始设计、生产流程、生产操作者、生产环境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和影响。 随着工
期刊
自1969年L. Menard首次将强夯法运用于处理废弃石料地基以来,该方法迅速推广到世界各地,并在软弱地基加固中得到成功的应用。以此同时,尽管强夯的理论与试验研究逐步开展,也
期刊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对牵引供电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而高速铁路27.5kV电缆在投入运行后事故较多,究其原因在于现场施工中大多直接选用了电力系统中26/35k
随着机器人实际应用的不断发展,多机器人协作开始吸引越来越多研究人员的关注,并逐渐成为计算机应用以及电气工程等领域新兴的研究热点。相比于单机器人,多机器人系统在任务
超高压输电线路是长距离输电中的重要部分。为了保证高质量的输送电能,对超高压输电线路稳定可靠运行的要求就很高,如系统产生扰动信号,必须及时的判别是否由故障产生,若不能及时准确的做出判断,切除故障,将会影响正常供电,引起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为了避免事故的进一步扩大,提高输电网络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需要及时正确的识别不同类型、不同位置的暂态信号,以便尽早的排除故障,避免进一步的损失。随着电力输电网络的
加热炉是冶金企业中的主要耗能设备,本文以济钢中厚板加热炉的技术改造为研究背景,对目前国内外加热炉控制技术的发展和现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济钢中厚板加热炉集散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