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代表作,自问世以来广受评论界的关注。但是对该作品的评论大多涉及语言、人物、结构、种族主义等,而小说中的乡土特色仍大有研究的空间。本文以文化地理学为理论观照,探究《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乡土特色,以挖掘小说中背景、迷信和方言的文化含义。
在本文中,乡土文学被定义为通过呈现某一特定区域的语言、服饰、行为方式、思维习惯、地貌特征等来描写某个地域生活的文学。
本文主体部分包括三个章节。
第一章分析作为小说背景的密西西比河的乡土特色。其中的交通工具包括小划艇、渡船、小划子、木排和汽船,展现了一种自由而冒险的生活方式。气候有时平静,有时伴随暴风雨和浓雾,揭露了生活的舒适和危险。沿途每个地方的生活状况不尽相同,有的贫穷安静,有的繁荣嘈杂。但是其家庭境况大都相似,要么不完整,要么分离,表现出传统家庭价值观念的沦丧。
第二章探讨当地盛行的迷信,如控制性征兆、预言性征兆和其他征兆。控制性征兆体现出人们对创造更好生活的希望;预言性征兆透露出人们对未知的恐惧。由于缺乏科学知识,人们依赖于其他征兆来解释世界,以求获得更好的生存。虽然白人男孩哈克和黑人奴隶吉姆的年龄、种族和背景不同,但是他们都信仰这些迷信,被这些迷信紧紧联系在一起,彼此信赖。
第三章研究小说中的方言特色。吉姆的语言用拼写来代表发音,显示出吉姆的淳朴。哈克有意识地重复某些词句,反映他对周围一切的思考和评判,也揭示出他的自我反省。他的语言充斥着语法错误,既说明他没有文化,又反映他不受各种规定和社会准则的约束。
本文提出《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符合马克·吐温关于创作中乡土特色的重要性的观点,并指出小说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来自其乡土特色,正是这种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