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根据E·格特提出的翻译实践当中关联理论的应用,阐述了隐喻翻译的策略及其方法,并说明了此过程中隐喻理解的潜在的认知机制。关联理论为我们的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正如本文中指出的,隐喻的理解是一个特殊的交际过程,其中关联机制起了很大作用。隐喻的翻译实际上是对原文作者意图的解释性传达。这种解释是为了保证译文读者能够用相对较小的认知努力获得足够的语境效果,同时,让译文读者更好的理解原文。本文作者试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分析《红楼梦》两个译本中隐喻的翻译。根据关联理论,在推理理解过程中读者会通过确定语境含义来选择适当的意义。关联理论也提出了直接翻译和间接翻译这两个概念,并把它们归类于语言的解释性运用。因此,两个英文译本的对比为我们翻译研究提供了认知学角度的新的解释。本文正文由五部分构成。第一章简述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方法以及次研究的重要意义。第二章描述关联理论中的基本概念以及对此理论提出的评论,例如:推理-明示交际、语境预设以及关联原则。最后,作者在关联理论的框架内分析翻译的过程。第三章主要介绍翻译实践当中隐喻的理解。作者首先介绍隐喻的概念以及功能。然后分析了《红楼梦》中个别隐喻的一些例子。接下来作者提出关联理论框架下的翻译原则、译者的角色、社会以及文化背景。最后,作者指出译者的责任和要求。第四章是本文的主要部分。作者对比分析《红楼梦》两个英文译本中隐喻的翻译。作者首先简单介绍两个英文译本,然后详细分析了《红楼梦》中隐喻的翻译实践。在文章最后的结论部分作者指出关联理论对翻译理论和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红楼梦》的两个英文译本中隐喻翻译的分析,作者试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详细论述相关的翻译原则和方法。同时,文中指出尽管关联理论仍有一些亟待改进的地方,但是它还是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有用的理论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