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校企合作中,企业拥有生产必需的场地、资金和设备,并拥有丰富的生产管理和市场管理经验,但技术水平不高,技术信息闭塞,对新技术的发展动向不敏感,因此企业期望通过与高校进行合作,从高校获取新的技术,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而高校拥有大批专门知识和技术的知识工作者,可以发挥学科综合优势,但缺乏资金,缺乏承担市场风险的能力。因此高校与企业进行合作可以综合双方分别拥有的技术、设备和人才等优势,使双方的优势和资源得到最佳互补、配置和共享。通过互补从而形成更大的优势,促进各自的发展。然而,当前我国高校科技成果流失的现象比较严重、许多知识资产未能被“激活”、专利实施率还比较低。因此探讨校企合作环境下知识转移绩效具有现实和理论价值。
本文首先探讨校企知识转移绩效的内涵,并从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对校企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其次在Siegel和Chapple等提出的校企知识转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情况,构建了我国校企知识转移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随后对几种主要的绩效评价方法进行相互比较,结合校企知识转移的特点构建了校企知识转移绩效评价的非阿基米德无穷小C2R模型。最后采用2002年至2006年的我国科技统计数据对我国各省、直辖市校企知识转移绩效进行实证研究。在实证中分析了校企知识转移中存在的不足,并对决策单元非DEA有效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为校企知识转移绩效的提高提出了对策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