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圆形组合衬砌洞室在地震波下的动力反应分析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b8787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下洞室在地震波下的动力反应多年来一直是国内外颇为引人注目的研究课题之一,它对地下洞室工程的抗震研究和设计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采用波函数展开法分析了由柔性衬砌和刚性衬砌组成的地下圆形组合衬砌洞室在地震体波(SH波、P波和SV波)作用下的动力反应问题,得到了相应的解析解。利用得到的解析解,运用数学软件Mathcad编写计算机程序,对其结果进行参数分析。讨论了入射波的频率、柔性衬砌和刚性衬砌的厚度比、柔性衬砌的弹性模量、泊松比和密度等因素对围岩介质和衬砌结构的动应力的影响规律,以及动应力沿洞室周围的分布情况。通过参数变化,可将本文中的问题转化为地下圆形空穴、加塞刚体和单层衬砌洞室在地震波下的动力反应问题,其结果和前人的研究成果完全吻合,从而证明了本文的正确性。计算结果表明,由柔性衬砌和刚性衬砌组成的组合衬砌与单层衬砌相比,确实能充分发挥地下洞室周围围岩的自承能力,有效地降低衬砌结构的动应力集中,且在低频情况下效果显著。说明组合衬砌对地下洞室有着良好的减震效果。其中SH波入射下降低的程度最小,P波情况下次之,SV波情况下最大。而且得到了柔性衬砌和刚性衬砌的厚底比的最佳值和柔性衬砌和围岩介质弹性模量比的最佳值;同时发现,柔性衬砌的泊松比和密度对围岩介质和衬砌结构的动应力集中仅在低频情况下有着轻微的影响,在高频情况下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
其他文献
钢筋混凝土肋拱桥是20世纪90年代在我国西南地区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桥型,经过10多年的使用后已凸显了一系列的病害,加固维修任务艰巨。而既有钢筋混凝土肋拱桥剩余承载力综合评
建筑行业约占我国国民经济总能耗的30 %,建筑节能已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而占我国总建筑面积60%以上的居住建筑,是建筑节能的关键所在。在当前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经济
防屈曲支撑主要由钢支撑内芯和外围约束构件两部分组成,是一种在往复荷载作用下支撑内芯受拉、受压均能实现全截面屈服而不屈曲的新型支撑构件。由于防屈曲支撑的受压屈服的
两边连接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作为一种新型抗侧力构件,由钢板及其两侧外挂的预制混凝土板组成。通过钢板仅与框架梁相连,实现布置灵活,门窗洞口的开设方便,且能够减小框架柱
滑坡预测方法研究是本世纪60年代才开始起步的,至今已取得了大量的成果,但是滑坡地质条件的复杂、自然条件的变化以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的随机性和不可控制性,现阶段对滑坡作出
20世纪80年代初期到90年代中期,我国各地修建了大量的刚架拱桥,且多采用装配式施工成桥,这是一种结构轻盈、造型美观且受力合理的桥型。但由于其本身承载力偏低,病害出现率较高。
近三十年来,无网格法作为对传统数值计算方法的一种补充和改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无网格法能够部分或者完全消除网格、前处理简单,这使得它具有传统的基于网格的数值方法所无法
再生混凝土作为一种绿色环保型建筑材料已经得到广泛的重视,国内外学者对其展开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然而,由于再生粗骨料自身的复杂性,用不同的再生粗骨料
在役结构的安全性能越来越多的引起人们的关注,其构件性能、结构损伤及服役状态对建筑结构的安全使用均有重要影响。随着新型检测技术方法的研发,结构或构件的检测技术越来越
本文研究预制再生混凝土框架边节点的受力机理,在再生混凝土材料性能基础上,分析了节点开裂,核心区通裂,屈服,破坏等各受力阶段的应力状态。预制再生混凝土框架节点有不同连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