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观察热敏灸对痤疮患者治疗前后皮损度的变化,评价其临床疗效,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和临床应用的可行性。研究方法:选择于2015年1月到2015年10月期间在福建中医药大学国医堂针灸推拿科就诊的痤疮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热敏灸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两组均隔天治疗1次,共治疗12次。在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三个月后随访时均参照痤疮皮损评分量表进行评分评级。热敏灸中热敏点探查和实施:敏化腧穴探查和实施:患者选择舒适的体位,充分暴露病位的体位,在头面部、四肢部热敏化高发区寻找热敏点实施灸疗,多数出现在阳白、颧修、大椎、曲池、合谷、内庭区域,不同的证型在相应的配穴区域。在上述易出现热敏现象的穴位,用点燃的艾条距离皮肤3cm左右,先行回旋灸2min温热局部气血,继以雀啄灸2min加强敏化,循经往返灸2min激发经气,再施以温和灸发动感传、开通经络。当某穴位出现扩热、透热、传热、局部不热(或微热)远部热、表面不热(或微热)深部热、或其他如酸、胀、压、重等非热感等感传时,此便是所谓的热敏化穴。当探查出所有的热敏穴后,选择其中1-3个最敏感的穴位予以灸疗,直到感传消失、皮肤出现灼热为止,完成一次治疗的施灸时间因人而异,一般时间长度从几分钟至1小时不等。治疗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对寻常性痤疮的治疗都是有效的(P<0.05)。两组的皮损情况在治疗前后均有较明显的改善(P<0.05),血清睾酮有明显的差异(P<0.05);在治疗疗程结束后即对两组的总体疗效进行组间比较(P>0.05),说明热敏灸配合针刺治疗与常规针刺治疗在治疗寻常性痤疮近期疗效相当,无显著性差异(P>0.05);另外,热敏灸配合针刺治疗组在治疗后三个月的皮损情况与治疗前也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照组的皮损情况与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发现治疗组患者在治疗三个月后的血清睾酮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照组的血清睾酮与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三个月后治疗皮损情况,两组进行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热敏灸配合针刺治疗的远期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组。热敏灸能显著地改善患者的痤疮皮损情况,且远期疗效好,临床安全性好,经济,简便易行,无显著的毒副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