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自主决策安全性验证方法

来源 :山东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kly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自主驾驶原型车辆已在结构化程度较高的高速公路上完成测试,但车辆自主决策系统的可靠性依然是这项高新综合技术的重要障碍,特别是在非结构化、复杂的道路环境中,其安全性仍然需要长期验证。由于道路交通环境的动态变化,使得车辆的行驶状态、传感器测量以及车辆模型等存在着复杂的不确定性,而传统的系统仿真与测试验证技术通过有限次仿真计算或实验无法检测车辆所有可能的不确定行为状态。与系统仿真与测试验证技术相比,本文所研究的基于严格数学定义的形式验证方法,不仅能精确、清晰地描述系统结构和相关特性,而且能够求出包含系统所有不安全状态的可达范围,从理论上保证了系统安全性验证的完备性。在验证车辆自主决策系统的安全性时,由于道路交通环境具有开放性和不确定性,使得“车辆自主行为不确定性表现机制”成为一个关键科学问题。为此,本文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1573009)《基于形式化与Ad-Hoc方法的车辆自主决策安全性在线验证》,开展如下研究:(1)针对自主车辆安全性验证在理论完备性上无法得到保证的问题,以及在车辆不确定性行为状态建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将自主车辆视为在连续和离散模式间动态切换的混合系统,使用哈密尔顿--雅克比(Hamilton-Jacobi)方程求解车辆运行不安全状态可达范围的研究方法。将车辆运行临界不安全状态定义为目标集,逆时间求解目标集对应的车辆运行不安全状态边界范围(后向可达集),利用具有界面追踪和形状建模数值技术的水平集方法表示目标集和可达集。为了确定目标集在向量场作用下的后向可达集,提出求解Hamilton-Jacobi偏微分方程的粘性解的方法。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在理论上能够提高自主车辆安全决策验证的置信水平,增强自主车辆安全性验证的可靠性。(2)将自主车辆追逃问题(二元零和微分博弈)应用到车辆追尾问题,通过可达性分析,理论上计算出不同刹车强度下,两自主车辆为避免发生追尾事故所要保持的最小安全距离,并对误差进行分析及修正,该数据为自主车辆安全性验证提供了理论和数据支持。
其他文献
随着都市化和机动化在城市里十分快速的发展,城市交通面临极大的压力和矛盾,如何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成为困扰国内外现代大城市的难题。建立全方位的智能化程度高、准确性强、效率
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它作为物联网的基础之一,是一种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高速度、高精度的在线检测技术越来越受到生产工程领域研究人员的关注,干涉仪作为检测光学系统、光学元件最有效、最准确的仪器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干涉仪
在我国诸多的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原来的城市中心区逐渐演变为老城区。老城区是居住、商业、文化等设施集中、混杂的区域,也是人口(居住人口、就业人口)高密度区域,其道路狭窄,道路
本文首先介绍了应变测量的意义和国内外发展概况,分析了各种应变测量方法的优势和不足,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内容。然后对光纤法布里-珀罗传感器的原理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分析了自
随着世界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随着科技的进步而日新月异。生活产品在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至此产品生产制造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变得日益激烈。企业之间的竞争从价格到质量再到如今的设计的竞争,产品设计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然而传统的产品设计师往往只是注重美学方面、功能性等特征,很少考虑到产品的物流性能和物流成本,事实上,产品的设计需要考虑很多的设计因素,不仅产品的成本、价格、功能
本文对三氧化钨(WO)纳米线薄膜开展了电致、气致变色特性的研究。在电致变色方面,研究表明,WO纳米线薄膜具有比传统WO薄膜更加优异的变色性能,主要表现在具有较快的变色响应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