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具有响应速度快、主动发光、颜色丰富、超薄及可实现柔性显示等优势,成为21世纪最具潜力的一种显示器件。本论文针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在发展当中遇到的效率有待提高、寿命较短和颜色稳定性差等问题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具体工作如下:(1)以R-4B新型红色磷光染料作为掺杂剂、TCTA和BCP分别为电子和空穴阻挡材料,制备了结构为ITO/MoO3(10nm)/NPB(40nm)/TCTA(10nm)/CBP:R-4B(xnm)/BCP(10nm)/Alq3(40nm)/LiF/Al的红色磷光器件。通过调节R-4B的掺杂比例,对器件的发光性能和发光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掺杂比例为6%时,器件的光效和颜色稳定性较好。在电压为4V时,电流密度为0.045mA,亮度为3.57cd,最大电流效率为19.48cd/A;在电压分别为5V、10V、15V时,色坐标分别为(0.60,0.35)、(0.64,0.34)、(0.64,0.35)。(2)制备了双发光层的OLED器件,利用BCP的空穴阻挡作用,调节载流子在发光层内的分布,提高了红色磷光器件的效率。器件结构为ITO/MoO3(30nm)/NPB(40nm)/TCTA(10nm)/CBP:R-4B(6%)(15nm)/BCP(xnm)/CBP:R-4B(6%)(15nm)/BCP(10nm)/Alq3(40nm)/LiF/Al,其中x为BCP的厚度,研究了器件的发光性能和效率。结果表明:对于面积为1.18cm2的器件,BCP厚度为4nm,MoO3厚度为30nm时,器件具有最佳性能,启亮电压为4V,最大电流效率为18.9cd/A,其对应的电致发光峰值波长位于612nm,色坐标为(0.643,0.353),成功制备出稳定高效的红色磷光OLED器件。(3)制备了结构为ITO/MoO3(40nm)/NPB(40nm)/TCTA(10nm)/CB P:GIR1(14%)(xnm)/CBP:R-4B (6%)(30-x)/BCP(10nm)/Alq3(40nm)/LiF(1nm)/Al(100nm)的绿红磷光器件,GIr1和R-4B分别为绿色和红色磷光染料,式中x分别取5、10、15、20、25nm。通过调节红绿发光层的相对厚度,对器件的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x值为15nm,电压为6V时,可以得到器件的最高电流效率,其值为15.4cd/A;OLED器件的电致发光光谱表现出红色发光峰值强度相对较大,绿色发光峰值强度则稍弱的特征。(4)基于红绿/蓝双发光层,制备了结构为ITO/MoO3(10nm)/NPB (40nm)/TCTA(10nm)/CBP:R-4B(2%):GIR1(14%()Xnm)/mCP:Firpic(8%()Ynm)/BCP (10nm)/Alq3(40nm)/LiF(1nm)/Al(100nm)的全磷光白光OLED器件,式中X为红绿发光层的厚度,Y为蓝光发光层的厚度,Y=30-X。通过调X的值,研究了不同发光层厚度对器件发光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在X为23nm的情况下,器件的效率滚降相对平缓;在电压分别为5V、10V、15V时,器件的色坐标分别为(0.33,0.37)、(0.33,0.37)、(0.34,0.38),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原因为本文采用的红绿/蓝双发光层结构更有利于蓝光的出射。研究还发现在电压为5V时,器件最大电流效率可达26.87cd/A。(5)将阳离子成膜剂和氯化物干燥剂混合,成功制备出用于OLED封装的可涂覆干燥剂,利用丝网印刷将所制备的干燥剂涂覆到封装盖的内表面上,并烘干,最终制得一种干燥性好、吸水效果明显的薄膜干燥剂。利用薄膜干燥剂封装前文所述的红绿光OLED器件,并使之与白光LED结合,把OLED显色性好及LED效率高的特点结合,成功研制出光效高显色性好的OLED/LED混合照明灯具。以上研究结果对OLED的器件生产及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