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现代日语主格?ガ?为研究对象。以?ガ?的多义性为出发点,对以往?ガ?格的“主体”和“对象”的两分法进行再讨论。再此,本论文基于久野(1973)中对格助词?ガ?所分的“排他”和“发现”两个用法,从认知语言学的立场,对这两种用法的实际使用进行解释说明,并提炼出共通的图式,进而概括出统括?ガ?格主要用法的网络架构,针对?ガ?格在构句上的多义做出一个全面的解释。本论文采用例证法的方法,基于森山(2008)的分类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推进。即举出各种实例,并对其逐一进行分析。此外,本论文中所列举的例句,主要摘自与日本电视剧,纪录片,电影,电视节目,漫画,小说等等,有完整的上下文语境,对句子的理解有一定的帮助。本论文得出以下结论。一,在以往的研究中,针对?ガ?格用法的分类,被人们所广泛熟知的有“主体”和“对象”的两分法。但是,事实上“主体”和“对象”之间是具有连续性的。在本论文中,分了“自他动词的场合”,“无生物主语句的场合”以及“ウナギ句”三种情况,对“主体”和“对象”的两分法进行了重新论述,以此来说明二者中存在的连续性。二,在久野(1973)中,针对?ガ?格用法的分类,提出了“排他”和“发现”2种用法。本论文从认知语言学的立场,对?ガ?格这两种用法的实际使用进行解释说明。当?ガ?表示“排他”的用法时,在本论文中主要分为了“动作主+排他”,“存在的对象+排他”,“指示的对象+排他”,“知觉的对象+排他”,“感情的对象+排他”这5中场合进行分析。另一方面,当?ガ?表示“发现”的用法时,在本论文中主要分为了“动作主+发现”,“存在的对象+发现”,“指示的对象+发现”,“知觉的对象+发现”,“能力的对象+发现”这5中场合进行分析。而且,当?ガ?表示“排他”的用法时,在说话人的认知域中,存在复数个对象,从这多个复数的对象中提取出说话人最想指出的对象,这样一种认知过程是必不可少的。也就是说,当?ガ?表示“排他”的用法时,说话人最为关心的内容作为第一位的突显成为射体。同时,与射体构成对照关系的其他突显成为其比照的基准,作为第二位的突显成为界标。另一方面,当?ガ?表示“发现”的用法时,在说话人的认知域中,将最为关心的内容作为焦点进行突显。同时,不是说话人所关心的内容,也就成为突显焦点的相对周边的存在,被背景化成为基体。此外,在论述?ガ?的“排他”和“发现”这2种用法的过程中,发现了在“排他”和“发现”2种用法之间也存在重合的部分。也就是说,在使用?ガ?的实际语境中,“排他”和“发现”这2种用法同时存在的场面也屡见不鲜。三,在本论文中,列举了在日常生活中?ガ?格的使用,并将?ガ?格表示“排他”的用法时,分为了主题主导权的排他以及介绍的场合两种情况,从语用论的角度进行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