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作为历史文化遗产而存在的山地传统聚落的保护问题却日益突出。目前针对山地传统聚落民居建筑单体方面的保护研究成果比较可观,却缺乏针对聚落的一种整体性考量,其保护更多的体现在物质形态方面而忽略了对聚落历史的研究。山地传统聚落景观网络的构建对完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系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能够增强传统聚落的健康力,形成传统聚落保护与城市化发展和谐统一的局面。将景观生态学中的“斑-廊-基-缘”理论应用于山地传统聚落景观网络的构建中,对聚落一种整体保护,应对聚落的景观“孤岛化”问题。引入景观生态学的相关理论,并依据山地传统聚落特有的历史性增加“时”概念,对分散在聚落各个区域的“景”进行整合,构建起高效有序的网络系统。一是通过对“斑块、廊道、基质、缘、时”五大要素的准确把握,结合山地传统聚落景观构成进行概念置换;二是以山地传统聚落各景观要素为基础,充分分析各聚落的空间格局,从而建立起组团式、轴线式以及混合式(散点式)三种景观网络构型。作为中国最大最年轻的直辖市,重庆地区的山地传统聚落数量较多且独具特色。因此,结合独特的山地地形特点并对重庆进行四大区域划分,把握各个区域现有的传统聚落概况,为重庆山地传统聚落景观网络的构建提供现实参考。在理论研究和对重庆各区域山地传统聚落解析的基础上,重点选取安居古镇、龚滩古镇、龙塘村作为案例研究,阐述各聚落存在的景观问题并进行五大景观要素的详细分析。研究确定了三个传统聚落的景观网络构型分别为组团式、轴线式及散点式。最后,在山地传统聚落景观网络构型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主要包括充实斑块内涵、加强廊道修补及补充景观踏脚石等几个方面。整合山地传统聚落景观要素并构建起相应的网络系统,使得其作为历史文化遗产能够很好地融入现代城市肌理之中,为其他传统聚落的景观保护提供一定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