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韩少功是新时期中国文坛上一位不容忽视的作家,生于1953年,在泪罗县做了六年的知青,这段刻骨铭心的乡村生活体验,为他今后的文学道路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奠定了他今后文学创作的焦点方向。本论文通过四个章节,以时代背景为出发点进行阶段性的探析,沿着韩少功创作理念的不断变化这一主线,勾勒出韩少功整个小说创作的历史画卷,展现了韩少功为守护文化所做出的不懈的努力。 本文分为以下四个章节: 第一章,创作的起步——知青小说。具体介绍了韩少功的知青经历,以及其小说创作起步阶段的写作风格,取材范畴等。这一章节从时代背景的分析入手,进而挖掘出这个时期启蒙思想对韩少功小说创作的巨大影响,从而确定了其小说创作的题材方向——农村小说。 第二章,崭露头角——寻根文学。以80年代整个文学创作的历史为背景,深入剖析了韩少功心目中的文学寻根理念,具体解析了他随后顺其自然抛出的具有典型寻根小说代表意义的《爸爸爸》。 第三章,创作新体——《马桥词典》。结合时代背景,分别从创新的文体,《马桥词典》中的马桥世界以及文化永恒的守望三个角度剖析韩少功在新时期创作中的新的脱变。 第四章,自我超越——《暗示》。从小说创作的角度解读了《暗示》的小说叙事性,同时从更为深入的角度挖掘“具象”的真正内涵,诠释出韩少功小说创作之灵魂——文化的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