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食子酸和绿原酸对磷酸化鸡胸肉肌原纤维蛋白性质的作用研究

来源 :天津商业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mily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肌原纤维蛋白在肌肉蛋白含量中占比最高,因此决定着肌肉制品的物理化学特性及感官品质,直接影响肌肉制品的加工适性和贮藏期。蛋白改性修饰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方向,其中磷酸化修饰被证实是一种可靠地蛋白功能改善方法。没食子酸和绿原酸是一种天然植物多酚类化合物,具有很多作用,如抗氧化、消炎等,由于多酚类化合物可以与蛋白结合,改变蛋白结构进而影响蛋白功能特性,因而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应用于肉制品中具有很好地前景。为给多酚协同磷酸化在鸡胸肉制品的生产加工提供理论依据,因此本课题在肌原纤维蛋白磷酸化优化的基础上,选取没食子酸和绿原酸两种多酚作为添加物,探讨对磷酸化肌原纤维蛋白抗氧化性和功能性影响,并建立氧化体系进一步研究对蛋白结构和功能影响,最后对绿原酸和磷酸盐复配的鸡肉丸贮藏品质进行研究并预测货架期。主要研究结果为:
  1、选取鸡胸肉为实验原料,在三聚磷酸钠的作用下对鸡胸肉肌原纤维蛋白进行磷酸化修饰,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运用响应面法对磷酸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肌原纤维蛋白磷酸化的最优条件为pH7.52、蛋白浓度15.36mg/mL、NaCl浓度0.75mol/L、反应时间2h、STP含量3.40%。在此条件下,磷酸化程度为99.001mg/g。模拟肉品实际加工流程得到的蛋白磷酸化程度与实验结果比较接近,证明了磷酸化修饰的可行性。
  2、选取没食子酸和绿原酸两种多酚,探讨不同浓度对磷酸化鸡胸肉肌原纤维蛋白抗氧化和功能性的作用。结果表明:多酚与磷酸化的协同作用显著增强了肌原纤维蛋白的抗氧化活性。多酚的添加使磷酸化肌原纤维蛋白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和浊度增大;随多酚浓度的增大,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先增大后减小,低中浓度多酚对浊度影响不大,高浓度使浊度显著增大。多酚协同磷酸化对蛋白凝胶特性的影响表明,相较于绿原酸,没食子酸对凝胶特性各方面的影响更显著;伴随多酚溶液浓度的提高,凝胶硬度首先增强随后减弱;凝胶弹性随浓度的变化不明显;凝胶白度随绿原酸浓度的增大呈先降低后增大的趋势,随没食子酸浓度的增大明显下降;凝胶保水性随多酚浓度的增大逐渐升高。
  3、建立亚油酸氧化体系,研究不同浓度绿原酸和没食子酸的添加对磷酸化鸡胸肉肌原纤维蛋白结构和功能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绿原酸和没食子酸的添加可抑制磷酸化肌原纤维蛋白羰基的形成,减少氧化引起的巯基损失。红外光谱表明绿原酸和没食子酸的添加导致酰胺I带和酰胺II带的弱化,加剧氧化抑制引起的β折叠构象的损失。色氨酸荧光和表面疏水性分析证实了氧化对蛋白三级结构的影响;磷酸化修饰对色氨酸具有保护作用,多酚添加对内源性色氨酸的影响具有剂量依赖性,而表面疏水性随浓度不断增强。功能特性在低浓度和高浓度下普遍增强,但在中浓度下显著降低。
  4、设置三个不同贮藏温度,研究绿原酸和磷酸盐复配的熟制鸡肉丸色差、pH值、菌落总数和感官评价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温度的升高,各指标的变化速率加快。随贮藏时间的延长,鸡肉丸的色差L*和a*逐渐降低,b*逐渐增大,pH值先小幅上升后显著下降,感官评分显著下降,菌落总数逐渐增加。对不同贮藏温度下鸡肉丸的菌落总数变化分析发现符合一级反应,结合Arrhenius方程对其进行拟合并构建货架期动力学模型方程,通过对其验证发现模型拟合度良好。其中,鸡肉丸品质变化的Arrhenius方程为:k=2.13×108exp(-50593/RT)。
其他文献
学位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以下简称PET)是一种基于核物理的、非侵入式的且能够在分子层面做到动态、定量和无创地评估被扫描活体内各组织器官代谢水平的功能影像研究工具。近些年来,PET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诊断与鉴别、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和药物研发等领域。  在PET系统中,闪烁脉冲的采样方法直接决定了采样数据的质量。传统的闪烁脉冲数据获取方法大多采
学位
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这类没有创伤的治疗方式已被越来越多的患者认识和接受, HIFU用作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研究已经相对比较成熟,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尚可,但由于疾病的特殊性质,保守性手术无法完全去除病灶,HIFU 治疗后仍有复发风险,这就为子宫腺肌病患者HIFU术后的慢病管理提出了挑战。子宫腺肌病需要综合的治疗管理,不仅包括疾病本身,
随着工业领域的飞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由于铅离子(Pb2+)是有毒重金属离子,它的非生物降解特性使得其在生态环境中不断地聚积,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的健康都有很大的危害。铅离子传统检测方法主要是利用大型仪器进行检测,但是随着传感器领域的学者不断探索,使得铅离子检测正朝着快速简便、精确高效的方向发展。因此在传统检测方法的基础上,开发出易操作、免标记、能用于户外实时检测的便携式铅离子生物传感器是非常
学位
2017年全球茶叶产量568.6万吨,中国是全球第一大产茶国,茶叶产量255万吨,占全球茶叶总产量44.8%。茶叶加工中会产生大量的残余物,但这些残余物尚未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检测发现,茶叶加工残余物(简称茶渣)中含有较为丰富的蛋白,因此可以将其提取出来用于动物饲料和食品原料,也可以将其水解成氨基酸或肽用于其他用途。不过,茶渣蛋白质的溶解度较低,开发利用茶渣蛋白质的主要限制因素在于提取的蛋白质含量
学位
核桃粕是核桃经过挤压出油后的副产品,数量巨大,大多数核桃粕都被用来喂养动物或被直接丢弃.核桃粕是蛋白质的良好来源,然而,目前对核桃蛋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碱法提取核桃蛋白上.这种传统方法不仅费时低效,而且加工工艺也不适应于未来工业的发展.因此,研究一种有效的制备方法来克服这些缺点意义重大.  本研究的目的是:(1)优化扫频超声辅助碱提核桃蛋白技术,同时与传统碱提技术相对比,评价超声处理对核桃蛋白性能的
食用菌中的麦角甾醇经紫外线照射后转化为维生素D2,可用于缓解维生素D缺乏现状,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建立了食用菌中维生素D2的检测方法及提取方法,探究了不同紫外线、不同部位对食用菌中维生素D2及麦角甾醇含量的影响,并结合气调、冷藏保鲜手段,探究了双孢蘑菇中维生素D2及麦角甾醇贮藏期内的变化规律.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建立了食用菌中维生素D2的测定方法,优化后的仪器条件如下: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