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历史街区的有机更新及其效益评价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t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城市历史街区的更新改造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城市历史街区作为城市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涉及到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个方面。但是,在城市历史街区实际的更新改造中,往往还是以大拆大建为主,未能发挥历史街区自身的活力,实现有机更新的目的,在对历史街区更新方案进行筛选常常以经济效益为最终目标,并未达到准确衡量有机更新综合效益的目的,因此,选择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对科学评价历史街区有机更新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整体保护理论、小规模更新改造理论、人居环境科学理论和生态城市理论为基础,探讨了历史街区更新模式和评价方法的历史演变,总结分析了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现状及现实需求,通过对历史街区进行归纳分类,提出了历史街区有机更新的模式及路径,论述了各类型历史街区有机更新的要点,并以北院门为例构建了历史街区有机更新的模式及路径。本文指出城市历史街区有机更新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社会结构、经济特征、社区建设和社会文化,研究了效益评价在历史街区更新改造中的适用性。最后,建立模糊评价模型,结合西安市北院门历史街区的更新改造现状,对北院门历史街区进行有机更新的效益评价,在效益评价结果整体优良的情况下,针对个别指标和参数做了不确定性分析,最后从增强社会功能、提高经济效益、优化物质空间改造、促进文化传承四个方面提出了提升城市历史街区有机更新效益的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我国《企业破产法》第八十七条规定了重整计划的强制批准制度。该制度在我国十余年来“本土化”的实践过程中显现出了债权人利益保护失衡、强制批准权滥用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我国破产法尤其是重整制度发展过程中,自债权人本位向社会本位的理念跨越与相关制度具体要件的设计和规则应用能力的提升之间存在“时差”。在理念、制度、实践发展互不匹配的困境下,一方面造成了社会本位的异化,债权人利益在社会公共利益面前常程度不
英语教学在国内的广泛推行,极大地提高了国民的国际意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但在推行的过程中也导致一系列问题,如英语后进生数量的逐级增加而导致部分学生学习动机的减弱、
2003年,在世界银行发布的第二期<改善中国的投资环境>研究报告中,杭州投资环境无论是基于生产率的投资环境排序、基于潜在动能的投资环境排序还是总排序,都处于23个样本城市
学生伤害事故又称学校事故,它是指在学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者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造成在校
一、解决我市城市污泥处理问题的紧迫性 1.城市污泥具有高致病菌特征城市污泥是指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城市生活污水过程中产生的污泥,是城市污水处理厂生产中不可避免的付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