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一情绪语音信息前注意加工的失匹配负波研究目的:语音识别是人类复杂的认知活动之一,在人际交往中,语音作为信息传递的媒介起着重要作用。语音的情绪内容常能决定和影响人际互动和社会交往,研究大脑情绪语音感知过程的神经生理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研究应用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 ERPs)技术探讨人脑情绪语音信息自动加工的脑电生理机制。方法:选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招募的16名健康受试者(5男,11女),平均年龄40.62±10.79岁,教育程度13.75±4.33年。本研究中利用Reverse-oddball范式。刺激序列由E-Prime软件呈现,刺激材料为带有情绪色彩的无语义音节。语音由女性发出,分别为高兴、愤怒及中性情绪,所有语音时长、强度一致。要求受试者观看电影完成一定的视觉任务而忽略耳机中听到的语音。记录64导脑电后进行离线分析,对受试者情绪语音MMN(mismatch negativity,MMN)的波幅及潜伏期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Repeated measure ANOVA)。结果:1.高兴、愤怒、中性三种情绪语音均诱发出了明显的MMN负波。2.半球主效应显著(F(2,30)=6.207,p<0.05),中间脑区波幅(-0.510±0.293μV)及右侧脑区波幅(-0.392±0.228μV)均较左侧(-0.184±0.242μV)增大(p<0.05)。3.三种情绪类型诱发的MMN波幅在前后脑区存在显著性差异(F(1,15)=59.821,p<0.05),前半脑区波幅(-0.803±0.271μV)大于后半脑区(0.078±0.241μV);结论:1.人脑对高兴、愤怒和中性情绪语音信息均可进行前注意加工。2.人脑对情绪语音信息的前注意加工主要集中在中间、右侧脑区及前半脑区。实验二惊恐障碍患者情绪语音信息前注意加工的失匹配负波研究目的:惊恐障碍(Panic Disorder,PD)是临床最常见的精神心理疾病之一,以反复出现、突然发作、不可预测、强烈的惊恐体验等症状为主要发病特点。目前触发和维持惊恐障碍的心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研究拟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s)技术探讨惊恐障碍患者是否存在情绪语音信息前注意加工异常。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0年10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首诊惊恐障碍患者15例(5男,10女),与病例组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受试者16名参与实验。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14-item Hamilton Anxiety Rating Scale ,HAMA)评定所有被试焦虑状态;所有被试均通过标准化结构访谈程序(Structured clinical Interview for the Diagnosi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4th edition.Patient Edition, SCID)筛查。应用惊恐障碍严重度量表(Panic Disorder Severity Scale, PDSS)测定惊恐障碍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余实验操作同实验一。结果:1.惊恐障碍患者与正常对照组间未发现情绪MMN波幅组间主效应(F(1,29)=0.396,p=0.534)。2.惊恐障碍患者与正常对照组间未发现情绪MMN潜伏期组间主效应(F(1,29)=0.081,p=0.778)。3.情绪语音MMN波幅、潜伏期与HAMA、PDSS评分无相关性(Ps>0.05)。结论:在Reverse-oddball范式下,惊恐障碍患者高兴、愤怒、中性情绪语音信息前注意加工较正常受试者无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