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疹病毒E1结构蛋白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的表达和纯化

来源 :内蒙古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lecom_god0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的方法及蛋白表达优化条件的建立;2、通过杆状病毒系统表达风疹病毒E1全长重组蛋白,成功获得相对纯度的风疹E1重组蛋白;3、为高灵敏度、高特异性血清学方法检测抗原筛选奠定了基础,用于建立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血清学的检测方法。方法通过将风疹病毒E1蛋白与供体质粒pFastBacHTA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连接后转化到DH10Bac TME.colic中,在其感受态内部进行同源重组,用蓝白斑和抗性进行筛选,经鉴定正确后提取含有RV-E1基因组的重组穿梭质粒Bacmid-RV-E1转染到Sf9细胞,收获病毒培养上清,即为P1代重组杆状病毒AcMNPV-RV-E1,使用P1代接种Sf9细胞扩增病毒库,收获细胞上清,即为P2代AcMNPV-RV-E1,经CPE、IFA和PCR鉴定后表明含有RV-E1基因成功转染细胞,并在细胞中进行组装、复制和表达。同上方法接种细胞,收获AcMNPV-RV-E1病毒库。终点稀释法稀释病毒接种细胞,按不同MOI值接种细胞,进行空斑实验,测得病毒滴度。对重组杆状病毒扩增条件进行优化,找出最适宜收获目的蛋白的天数。进而通过镍柱亲和层析法对含有RV-E1目的蛋白进行纯化,并对目的蛋白的表达进行鉴定。结果通过PCR扩增技术,成功获得风疹E1的目的基因,同时与供体质粒pFastBacHTA相连,转化到DH10BacTME.coli感受态细胞内进行同源重组,提取含有RV-E1的Bacmid重组穿梭质粒,转染于Sf9细胞中,经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后鉴定正确,能够表达出目的蛋白,并对表达条件进行优化后,接种收获蛋白,进行纯化。经鉴定得出,目的蛋白不仅可以被风疹特异性兔多克隆抗体和6*His单克隆鼠抗体识别,还可以与风疹阳性人血清发生结合,表明该蛋白具有免疫反应性。结论1、通过PCR扩增,成功获得RV-E1目的基因,与pGEM-T载体连接克隆,经鉴定后与供体质粒pFastBacHTA双酶切连接,转化到DH10Bac TME.coli感受态细胞克隆,提取重组穿梭质粒,感染Sf9细胞,经鉴定后,表明重组杆状病毒能够在细胞内进行组装、复制,成功获得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2、经WB、DB鉴定后,能够与抗体(特异性兔抗、6*His抗体)及RV阳性血清产生反应,表明RV-E1均能与不同种属的抗体进行反应,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优化表达条件后成功表达风疹E1蛋白,为建立应用于血清学的检测方法及抗体筛选奠定了基础,可用于血清学应用。
其他文献
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到来,推动了网络学习空间的发展,在现有研究理论的基础上,网络学习空间功能的深度挖掘更是刻不容缓。21世纪核心素养强调对学生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网络学习空间作为开放交互的个性化学习环境,可以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有效支持。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对国内外创新能力培养和网络学习空间在教育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对网络学习空间、创新能力等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其次,在联
利用增长模繁殖法(BGM),对2012年6月我国长江中下游及华南地区的一次强降水过程进行了不同扰动方案的集合预报试验研究.分别对集合预报中只考虑初值扰动、加入模式物理过程扰动
该文针对闽清县城区防洪排涝二期工程C1标:0+275~0+580段现场施工过程中出现与祥勘地质条件不同的问题提出了处理方法,较好地保证了挡墙基础的稳定性及施工进度,可供相似工程参考
本文介绍一种小区周边红外防盗报警系统。该系统采用红外对射探测器,对防区的周界实现控制。当外来入侵者翻越围墙、栅栏时,探测器会立即将报警信号发送到管理中心实现报警,
本刊记者从省林业厅获悉:为加快落实《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甘肃省加快转型发展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的实施意见》(甘政发[2014]32号)精神,有效推进
利用1985—2015年6—8月登陆中国东南部(福建和浙江)的35个西北行热带气旋(TC)和站点观测的日降水量,根据区域TC过程降水量,分为强降水、适量降水和弱降水TC,分析影响各级TC
基于2012年12月—2013年11月上海徐家汇气象铁塔风和湍流观测资料及铁塔周边500m半径范围(平均建筑高度为39.5m)下垫面信息,分别利用温度方差方法、风速标准差方法、涡度相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