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变迁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机制研究 ——基于需求侧与供给侧视角

来源 :浙江工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flfxzq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收入分配是衡量高质量发展中“共享发展”的重要指标,劳动收入份额作为收入分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变动会对高质量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具有特殊性,因此产业结构变迁被认为是影响劳动收入份额变化的主要原因。导致我国产业结构变迁的原因可从需求侧和供给侧两个视角进行分析,因此,本文从消费偏好升级和技术进步率差异出发,通过构建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探求我国产业结构变迁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机制。本文首先介绍了劳动收入份额的基本概念,梳理了国内外有关产业结构变迁和要素替代弹性对劳动收入份额影响的相关文献;其次分析了消费偏好升级、产业结构变迁与劳动收入份额之间的经济关系;然后从技术进步率差异和资本深化视角分析了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机制;最后基于要素替代弹性,结合我国产业结构变迁的不同阶段,研究了要素替代弹性对劳动力流动方向和劳动收入份额变化情况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家庭消费偏好升级导致产业结构变迁,进一步导致劳动收入份额发生变化。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始终呈现流出趋势,第三产业的劳动力呈现流入趋势,第二产业劳动力份额的倒U型变化保证了劳动收入份额的正U型变化。第二,部门间技术进步率的差异导致劳动力在部门间流动,劳动力呈现由技术进步率快的部门向技术进步率慢的部门转移。而国民收入中的劳动收入份额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劳动力变化方向一致。第三,当我国处于工业化阶段时,要素替代弹性的差异导致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劳动力的流动方向为由农业向非农业转移,进一步导致总体劳动收入份额呈下降趋势。当我国处于去工业化阶段时,劳动力由工业流向服务业,进一步导致总体劳动收入份额呈上升趋势。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在我国A股市场,出于监管要求的原因,即新股发行定价窗口指导,目前1新股发行价格参考所处行业静态平均市盈率的23倍或者根据每股净资产进行定价,但结果往往表现为发行价格偏低,即二级市场错误定价。在证监会取消申购预先缴款政策之后,新股表现出巨大的稀缺性,但极低的中签率又使得绝大多数投资者的打新行为难以获取可观的一、二级市场价差收益。在2013年12月证监会实施上市首日限价制度之后,市场为新股定价的效率受
学位
学位
学位
高校美育工作应以课程思政建设为目标进一步深化改革。以笔者所在的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的美育课程群为例,结合国情与校情对课程特色进行定位,从而使黄河文化成为美育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抓手,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近年来,基于拉曼光谱的在线检测技术由于其良好的实时性、非破坏性、安装方便等优点在聚合物加工领域定量检测方面受到诸多关注。然而对于聚合物共混体系而言,不同组分的拉曼光谱特征峰可能会相互重叠,并且物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更会导致光谱信号偏离线性叠加,出现非线性变化,增加定量建模分析的难度。传统的软建模方法需要大量样本对模型进行训练,否则难以保证模型精度。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在深入研究光谱解析方法的基础上采用
木质素是自然界中最丰富的芳香化合物资源,它由三种苯丙烷单元组成,在生产芳香化合物并制备精细化学品和高值燃料方面具有巨大潜力。然而,由于木质素复杂的化学结构以及化学惰性,令其难以得到充分利用。而催化解聚木质素被认为是实现木质素高值化利用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制备一种廉价、高效且稳定性好的金属催化剂对于降解木质素制备单酚类化合物,进而对木质素的高值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氨基葡萄糖盐酸盐为碳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