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收入分配是衡量高质量发展中“共享发展”的重要指标,劳动收入份额作为收入分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变动会对高质量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具有特殊性,因此产业结构变迁被认为是影响劳动收入份额变化的主要原因。导致我国产业结构变迁的原因可从需求侧和供给侧两个视角进行分析,因此,本文从消费偏好升级和技术进步率差异出发,通过构建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探求我国产业结构变迁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机制。本文首先介绍了劳动收入份额的基本概念,梳理了国内外有关产业结构变迁和要素替代弹性对劳动收入份额影响的相关文献;其次分析了消费偏好升级、产业结构变迁与劳动收入份额之间的经济关系;然后从技术进步率差异和资本深化视角分析了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机制;最后基于要素替代弹性,结合我国产业结构变迁的不同阶段,研究了要素替代弹性对劳动力流动方向和劳动收入份额变化情况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家庭消费偏好升级导致产业结构变迁,进一步导致劳动收入份额发生变化。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始终呈现流出趋势,第三产业的劳动力呈现流入趋势,第二产业劳动力份额的倒U型变化保证了劳动收入份额的正U型变化。第二,部门间技术进步率的差异导致劳动力在部门间流动,劳动力呈现由技术进步率快的部门向技术进步率慢的部门转移。而国民收入中的劳动收入份额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劳动力变化方向一致。第三,当我国处于工业化阶段时,要素替代弹性的差异导致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劳动力的流动方向为由农业向非农业转移,进一步导致总体劳动收入份额呈下降趋势。当我国处于去工业化阶段时,劳动力由工业流向服务业,进一步导致总体劳动收入份额呈上升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