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参与急性肠缺血肠屏障功能损伤中的作用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y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急性肠缺血(acute intestinal ischemia,AII)是一种少见,但病情凶险,病死率高的腹部血管危重症。严重的脓毒症、休克、创伤等,均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肠道血流受限,导致低灌注性肠功能损伤。急性肠缺血进一步加重,可破坏肠道固有的屏障功能,导致内毒素入血,诱导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at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甚至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发生。大量的研究表明,炎症反应是缺血后肠道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PMN)作为机体抵抗感染最主要的细胞,在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经典的学说认为,PMN可通过直接吞噬病原体的方式杀灭细菌。然而2004年,Brinkmann等人发现了 PMN杀菌的另一种全新的机制—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PMN受到刺激活化后,胞膜破裂,在胞外形成以DNA为骨架的网络结构,网络结构上吸附有各种杀菌蛋白、水解酶等。早期的研究认为,NETs在机体抵抗外来感染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独特的网络结构可有效的局限、捕获细菌,网络结构内含有的高浓度的蛋白酶可进一步降解并杀灭细菌。然而随着研究不断深化,科研人员发现过量释放的NETs可对机体造成不利的影响。NETs及其固有成分DNA、组蛋白等作为一种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age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DAMPs),可诱导炎症反应、凝血激活(excessive activation of coagulation)、细胞凋亡等;NETs在形成过程伴有大量胞内和核内自身抗原暴露,可诱发自身抗体形成,导致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同时,以NETs靶向治疗为基础的治疗策略在不同疾病的动物模型中取得显著进展,这为临床治疗NETs相关疾病提供了新的研究窗口及治疗思路。因此,确切的研究NETs对急性肠缺血肠屏障功能的影响显得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探究急性肠缺血时PMN释放NETs影响肠道屏障功能的作用机制,以期从一种新的角度对急性肠缺血引起的微循环障碍、组织细胞损伤等进行深入研究,并寻找新的靶向治疗手段。第一部分研究方法:通过经典的夹闭肠系膜上动脉技术,构建SD大鼠急性肠缺血动物模型。无创动脉夹夹闭肠系膜上动脉1h,松开动脉夹。按建模后给药时间分为:Oh组、2h组、4h组及6h组。于各组时间点给予外源性DNase-1降解NETs,建模后24h处死动物并取材。应用ELISA、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血清及肠道组织NETs的表达情况;运用HE染色、WB分析、免疫组化等技术检测肠道病理学变化;运用ELISA技术检测血清炎症因子的表达。探究NETs在急性肠缺血模型中的表达情况,并进一步比较不同时间靶向清除NETs对于急性肠缺血肠屏障功能损伤的影响。研究结果:急性肠缺血大鼠血清MPO-DNA含量显著升高,DNase-1处理后,大鼠体内MPO-DNA含量明显降低;相比其他组,建模后Oh给药组大鼠IL-6、TNF-α水平最高,肠道病理损害最为严重,肠粘膜紧密连接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建模后4h给药组大鼠体内IL-6、TNF-α水平明显降低,肠道组织病理评分升高,肠粘膜紧密连接蛋白表达明显恢复。第二部分研究方法:基于第一部分实验结果,选择最佳的DNase-1干预时间节点,对比DNase-1单一给药与联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疗效。应用ELISA、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血清及肠道组织NETs的表达情况;运用HE染色、WB分析、免疫组化等技术检测肠道病理学变化;运用ELISA技术分析血清炎症因子的表达情况。探索抗凝治疗对于大鼠体内NETs产生的影响;进一步分析DNase-1联合低分子肝素对急性肠缺血肠道微循环障碍的影响。研究结果:DNase-1及依诺肝素均可不同程度缓解肠道微循环损伤;相较其他组,联合给药组大鼠体内炎症指标IL-6、TNF-α水平明显下降,肠道HE提示联合给药可明显缓解的大鼠肠道病理损伤。研究结论:(1)急性肠缺血大鼠模型体内NETs表达与肠道炎症及肠道病理损伤呈现明显的相关性;(2)建模后4h予以DNase-1清除NETs,可明显降低动物体内NETs表达,改善大鼠全身炎症反应,保护肠粘膜上皮细胞功能,维护肠粘膜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的完整性;过早清除NETs会破坏NETs对于疾病早期的杀菌作用,引起细菌播散,内毒素入血,加重肠道损伤。(3)抗凝治疗可一定程度减轻大鼠体内NETs表达,但可明显减弱肠道炎症,改善NETs过度释放引起的血液高凝状态,保护肠粘膜屏障功能;(4)DNase-1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可显著降低大鼠体内NETs表达,改善大鼠全身状况,促进肠道上皮细胞功能恢复,减轻肠屏障功能损伤。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及目的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特发性肠道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
能源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基础,备受世界各国关注。长期以来石油、煤炭等传统化石能源是主要能源消费主体,但长期大量使用已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等严重后果,转型发展资源丰
研究目的:观察158例稽留流产患者在不同年龄组绒毛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分析随孕妇年龄增长绒毛染色体异常的规律,探讨不同年龄组孕妇稽留流产与绒毛染色体异常的关系。研究方
背景与目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可引起多个组织器官损伤的自身免疫病,患者体内免疫调节功能发生紊乱。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
目的:本研究采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仪(UPLC-QTOF-MS)分析方法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研究橙黄决明素对高脂血症大鼠的治疗效果,运用化学计量学寻找与高脂血症相
近几十年来,许多研究探讨了英语复杂词的心理词库加工机制。然而英语派生词在心理词库中的储存形式尚有争议。相对频率对派生词的表征方式是否存在影响也尚未定论。基于前人
本文是一篇翻译实践报告,翻译项目的原文本选自《叔本华哲学中的自我与世界》。这是克里斯托夫.贾纳威教授所撰写的硕士学位论文。该论文的主要内容是对叔本华哲学的发展以及
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常被用于治疗癌症肿瘤,而治疗部位位于皮下不能直接通过肉眼进行观测,研究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过程监控对确保治疗安全和高效有重要意义。本文搭建了高强
碳量子点(CQDs)作为碳基纳米材料中的明星材料,由于其优异的光学性能,良好的水溶性,低毒性及高的荧光稳定性等,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基于碳量子点设计的荧光探针已经用于检测各种对环境有害的金属离子,例如Hg2+,Cu2+等,然而将其用于放射性核素的检测却很少有人研究。铀(U)作为放射性核素之一,不仅具有化学毒性,而且具有放射性毒性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此外,由于传统检测技
科技给口译行业的各方面带来了巨大变化,关于人工口译员与科技共同合作的畅想也越来越多,其中科技对口译过程的直接助力则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在这一方面,本文将引入有道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