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搜集、整理大量两汉、三国、两晋时期会稽地区出产的铜镜基础上,对“会稽镜”铭文各期字体与“隶变”的关系,铭文中的简省、异体、错讹、通假等用字现象及镜铭中的七言诗在中国诗歌发展史研究上的重要意义等作了分门别类的详细研究,为借用考古文物新载体、新资料研究文字学有关问题做出了新的探索。
本文研究过程中充分结合了考古出土实物,来源明确,依据翔实,针对目前结合浙江地区出土铜镜铭文研究、解决相关文字学问题的空白,充分发掘了“会稽镜”内涵及其研究价值,并作了专题、深入分析,其中提出的铜镜铭文在文字“隶变”大趋势下的共性与个性问题,“会稽镜”铭文中“缪篆”与“篆隶体”的研究意义,铜镜铭文七言体诗歌的产生时代及其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定位等均有一定的探索价值。同时,在本文研究过程中,还注意将铜镜铭文与简牍文字、其它金石文字等作了相互比较、分析,尤其对“会稽镜”铭文中存在的丰富而独特的用字现象作了较为翔实的分析,在专题性文字资料整理、研究方面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