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调试人因事件致因机理与屏障系统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jing66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展核电对于解决我国能源结构失调和生态环境污染有着重要意义,核安全是核能发电的生命线,众多研究表明人因失效已成为威胁核安全越来越重要的因素,人参与了核电系统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人的可靠性对核电站的总体可靠性有重大影响。调试启动是核电厂投产前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个阶段,同时也是衔接建造和生产的关键环节。调试阶段人因失误事件发生率相当高,人身伤害、重大设备损坏风险比较大,特别是核燃料装载后,人因失误产生的后果将直接影响核安全。当前核电调试现场的防人因失误主要手段还停留在提高人员安全意识和规范人员安全行为的阶段,缺乏系统的致因分析和有效的技术手段来阻断人因事件的发生。因此,有必要结合当前主流的人因分析理论,对核电厂调试人因事件进行分析,对调试领域人员、组织、环境、作业方式进行观察,研究调试人因失误的主要因素、产生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核电厂调试人因屏障系统模型,利用该模型对调试人因失误风险进行识别并加以预防和控制,有效提高核电站调试安全、质量管理水平。本文在对245份调试人因失效事件进行故障树分析、对某在建核电现场调试从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及对部分有人因失效经历的调试人员进行面对面访谈的基础上,首先对核电调试人因失效事件的根本失效因素进行了再识别和归类,其次在通用模型的基础上结合调试试验以及调试人员特征,构建了调试人因影响关系图、调试“社会-人-技术系统”框架、调试人员认知行为模型,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六类失效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阐述,并结合事故致因理论,建立了一个用于反应核电站调试人因事件发生的规律性,能够为人因事件原因的定性分析,为人因事件的预测预防提供理论依据的事故致因模型。瑞士奶酪模型是人因屏障系统构建的理论基础,在对瑞士奶酪模型的局限性分析和补充定义后,结合纵深防御理念、安全屏障理论和根本失效因素的提炼,尝试构建了一个由屏障层、屏障层元素以及元素的实施技巧与技能相结合的调试人因屏障系统,通过对该屏障系统的层层分解,最终可以深入细化到实操阶段,直至扩张成一张完善的人因屏障网络。同时通过对人因屏障系统的局限性、失效概率以及元素重要度等进行分析阐述,为人因屏障系统层的失效侦测、改进优化提供了路径。
其他文献
铽(Ⅲ)配合物在荧光分析中有重要的地位,其在基于时间分辨荧光的生物测定中表现出很大的稳定性,较强的荧光强度,较大的消光系数和较长的荧光寿命。本课题对一种铽(Ⅲ)的八齿
灵泉矿位于扎赉诺尔矿区的南部,以厚煤层为主,中厚煤层次之。113煤层为本区的主采煤层,全区发育,可采厚度3.95-24.35m,平均13.09m,为厚--特厚煤层,七采九面(七采区九采面)主要开采113煤层上分层,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综采放顶煤采煤法。为了研究该矿区的矿压显现规律,为后期工作面支架选型提供合理依据,本论文采用了理论分析、矿压观测及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综合手段。现场观测方面,通过对灵泉煤矿
[目 的]通过对不同眼轴长度的白内障患者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多焦点人工晶状体AMO Tecnis ZMB00与单焦点人工晶状体AMO Tecnis ZA9003植入,来分析不同眼轴长度下患者在植
黑岱沟露天矿首采区的西南帮下的大量煤炭资源已不能再用露天方法开采,为了提高煤炭资源的回采率,制定了端帮煤井工开采方案。由于黑岱沟露天矿所处季节性冻土区,端帮煤井工开采井筒外设明硐设置在内排土上,易受到冻胀影响,并且内排土的冻胀性研究极少,为此对井筒外设明硐产生的冻胀影响进行了研究。对其他类似工程起到指导性作用。工业广场和井筒外设明硐布置在露天矿的内排土上,为此在实验室对内排土的冻胀性进行了实验研究
Sacks,Schegloff和Jefferson等人提出的话轮转换理论是会话分析中最重要的理论分支之一,主要用于研究人们日常言语交际中的会话模式。随着会话分析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展,话轮转
基于柔度曲率的损伤识别方法仅需低阶模态即可识别损伤,测试简单准确,是一类实用价值较高的损伤检测指标。本文在既有柔度曲率类理论基础上,通过简支梁和连续梁算例进行损伤识别方面的数值模拟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对目前主要的桥梁损伤识别方法进行了全面总结概述,重点论述了动力类的柔度曲率类损伤识别方法和环境激励下的桥梁损伤识别方法,评价了各类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性。(2)采用一次列差分柔度矩阵曲率和行列两次
目的:将本省NOSES(natural orifice specimen extraction surgery,NOSES)与普通腹腔镜下直肠前切除术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青海地区NOSES手术在直肠癌的应用中是否安全、
旋转叶片是航空发动机中完成功能转换的重要零部件,由于在极端服役环境下运行且经常变换工况,易产生振动进而诱发故障。因此,监测叶片的异常振动,及时发现叶片出现的结构损伤
随着经济发展与科技的进步,高强度钢材在建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钢结构具有质量轻,材料强度高,施工方便的优点,但同时钢材耐热不耐火,经历高温后的钢材材料性能会有一定程度的折减。依据高温后高强度钢的力学性能可对火灾后钢结构进行安全评估,因此研究高温后高强度钢力学性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对高强度G450钢高温后不同冷却方式条件下的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同时对高温后高强度G450工字钢梁的整体稳定性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经颅超声(Transcranial sonography,TCS)黑质(Substantia nigra,SN)高回声的相关因素。方法:以2017年10月至2020年1月在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