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注意力机制的睡眠分期深度学习方法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f8447678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睡眠是人类生命活动中复杂且必不可少的生理过程。随着社会节奏的日益加速,人们的睡眠质量被各种因素所影响,睡眠障碍已成为世界公认的社会和民生问题。为了更加有效的评估睡眠质量,多种方法被提出以用于睡眠分期任务。目前,睡眠分期任务在数据方面和模型方面均存在一些痛点:在数据方面,由于睡眠脑电通常为不平衡类别数据,在训练过程和分期结果上均存在大众类倾向的问题。此外,脑电信号中的各式内外部干扰源也严重影响了数据的有效性。其中,眼电伪迹对脑电信号的影响最大;在模型方面,早期专家人工睡眠分期方法存在专家经验和人为误判等问题,而基于传统机器学习的睡眠分期方法则在特征提取环节复杂繁琐。现阶段基于深度学习的自动睡眠分期是一个热点,但存在分期结果准确率提升缓慢、模型通常过于复杂庞大而不适用于便携式睡眠监测设备等问题。本文结合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和深度神经网络技术,分别针对上述痛点问题进行了以下工作:(1)本文在数据预处理部分提出相对电压阈值方法进行坏值剔除操作以辅助消除眼电伪迹。该方法可以降低清醒期的眼电伪迹干扰,保留快速眼动期的眼电信息以提供更多有效信息辅助睡眠分期判定。此外,在模型训练中引入Focal Loss作为损失函数以改善样本类别不平衡问题。(2)本文提出基于注意力机制的自动睡眠分期方法,构建了4个基于软注意力机制的自动睡眠分期模型。为了提升现有基于深度学习的自动睡眠分期模型的分期效果,所提出的Deep Sleep Net-SE模型和Deep Sleep Net-CBAM模型以Deep Sleep Net的模型结构作为基础,分别引入软注意力机制SE模块和CBAM模块。在注意力机制部分采用瓶颈层代替原有全连接层以减少层间频繁的维度变换、节省计算量和增加模型非线性表达能力。去掉原有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上的快捷连接操作,在注意力机制部分采用残差结构来进行改进,使网络更加注重于注意力机制部分的学习。为了探索轻量化模型以适用便携式睡眠监测设备,提出了Attention Sleep Net-SE模型和Attention Sleep Net-CBAM模型,模型采用卷积神经网络、注意力机制和空洞卷积神经网络的组合来有效精简网络,从模型参数量、模型空间占用和运行速度等多方面降低模型复杂度,使得基于深度学习的自动睡眠分期模型可适用于便携睡眠监测系统和设备。本文实验采用了公开数据集Sleep-EDFx中前20位个体的整夜睡眠数据。实验结果显示,本文提出的4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自动睡眠分期模型大多取得了85%以上的整体准确率、78%以上的宏平均F1值和85%以上的加权平均F1值。其中,最佳模型Deep Sleep Net-CBAM模型的整体准确率为86.84%、宏平均F1值为79.82%以及加权平均F1值为86.77%。Attention Sleep Net-SE模型和Attention Sleep Net-CBAM模型以0.3M左右的模型参数量、1.4MB左右的空间占用和平均每样本0.15毫秒左右的预测时间证明了网络的有效精简。本文所提出的基于注意力机制的自动睡眠分期方法不仅提高了模型的分期性能,也使得模型更加轻量化,为基于深度学习的自动睡眠分期方法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麝香草酚/聚乳酸抗菌薄膜是一种新型包装材料,麝香草酚的添加赋予了它抗菌的功能,而聚乳酸是一种可完全降解的健康友好型基材,不仅具有高透明度、优异的气体选择透过性,还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该材料的诞生极大的迎合了消费者绿色环保的理念。目前用于蓝莓包装的多为传统惰性包装,仅仅通过简单的覆盖隔离起到保持水分、降低氧气的作用,并不能有效对抗致病菌,而蓝莓采后微生物腐败是影响蓝莓贮藏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将麝香草
豆粕,是大豆榨取豆油之后的副产物,营养价值丰富,而且营养素配比合理、含量均衡。因此,豆粕适用于饲养动物的植物性蛋白源,开展豆粕研究及深加工开发,对大豆资源的综合利用具有理论和实际应用意义。本实验运用微生物发酵技术,降低或消除豆粕中抗营养因子,同时可以降解大豆蛋白为具有活性的多肽、氨基酸等物质,从而有利于提高豆粕的营养价值和提高豆粕利用效率;在此基础上,采用酸提取法提取发酵后的大豆肽,并就大豆肽的抗
目的:对102例支气管扩张症病例的中医特点进行分析,探究支气管扩张症的发病节气、中医证型、证素分布等情况,以提高中医药在治疗支气管扩张症方面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1月至2020年10月因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发作首诊入院的病例共102例,分析发病节气与季节、中医病名的证素分布、使用中药汤剂以及临床转归等情况。结果:支气管扩张症以秋季发病最多。急性期发作患者中医证型以实证为主,兼杂虚证,102
亚硝酸盐是一种重要的食品添加剂,但亚硝酸盐的残留和积累具有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一直为人们所担心。本研究以具有良好的降解亚硝酸盐能力的L.plantarum FQR为研究对象,探讨亚硝酸盐诱导的L.plantarum细胞表面和结构特性应答反应及TCS参与调控,旨在为L.plantarum的亚硝酸盐应答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随着NaNO2的浓度增加,L.plantarum FQ
学位
目的对比分析结直肠癌患者应用常规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LCR)及经自然腔道取出术(NOSE)取出结直肠癌标本的效果。方法将随机选取的结直肠癌患者28例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患者提供LCR治疗及NOSE治疗。结果两组对比,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gM水平高于对
德国洋甘菊(Matricaria chamomilla L.)为菊科母菊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只有花芳香,具有抗炎、抑菌、止泻、降压降脂和抑制肿瘤细胞等作用;罗马洋甘菊(Chamaemelum nobile L.)为菊科春黄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草芳香,具有抗炎、抑菌、利胆、抗焦虑和治疗湿疹等作用。两种洋甘菊的头状花序均富含萜烯类成分,是最为重要的药用部位。本文以德国洋甘菊和罗马洋甘菊的管状花和舌状花
乳酸菌作为一种益生菌,其在工业、农牧业、食品发酵工业、医药等领域内被广泛应用。因此,本实验筛选并鉴定一株具有广谱抑菌作用并能够分泌ClassⅡ细菌素的乳酸菌,筛选出能够促进ClassⅡ细菌素分泌的影响因素,从而得到该菌株的最佳发酵条件。具体试验如下:1.ClassⅡ细菌素乳酸菌的筛选、鉴定及ClassⅡ细菌素分离纯化通过牛津杯法、最小抑菌浓度实验(MIC)和实验16s RNA分子鉴定能够分泌细菌素
随着时代的发展,食品生物技术受到人们广泛关注。食品生物技术包括传统的发酵工程、酿造工程,也包括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改良食品原料的其他生物技术,如基因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等。将糖基转移酶基因通过基因工程获得高表达量的糖苷化合物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糖苷化合物,由糖基转移酶催化形成,是茶树次生代谢产物的主要储存形式之一,其对茶叶的色、香、味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已发现的糖苷化合物主要有萜烯醇苷、茶
目的 分析血清电解质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到2021年10月在本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110例,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将这些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68)、预后不良组(n=42)。比较两组基线资料、电解质异常频次,并采用Pearson法分析电解质异常频次与GOS评分的相关性,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电解质异常频次对颅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