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重庆现代农业的对策研究——基于“三化同步推进”视角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jing912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现代化问题始终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问题。经过30多年的努力,我国农业经济和农村社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然而仍面临着不少的问题和挑战。2001年中国加入WTO,国内农业与国际农业形成直接竞争的格局,我国农业将面临着世界的挑战。机遇与挑战并存,2006年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税”的取消标志着我国从原来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转变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协调发展阶段,同时2007年“现代农业建设”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了农业现代化轨道,农业现代化问题日益排上日程。然而在我国特殊国情与历史背景下,工业化进程与城镇化进程发展迅速,工业化水平达到相当高的程度,城镇化发展势头依旧迅猛,但是目前我国农业发展水平低下,“三农问题”严重等各个方面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种种现状凸显了我国工农、城乡发展的不协调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中央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大任务。   改革开放三十来年,重庆市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比较顺利,工业化和城镇化已经达到较高的程度,但农业依然处于比较传统落后的发展阶段,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2010年8月重庆市开始全面启动户籍制度改革,力争到2020年全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农村人口大量转移的同时,农村,农业将何去何从?农民将何所依?实现农业现代化将是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中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重庆作为中国西部和长江上游重要的经济中心,担负着中央赋予的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使命。同时,重庆具有大城市与大农村并存的特点,是中国国情的缩影,以重庆为研究对象,研究如何三化同步推进过程中发展重庆现代农业,实现工农协调发展,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分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对本文提到的概念及相关理论进行阐述,对下文的继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第二部分,运用唯物辩证法对先进的农业现代化国家发展历程进行个案分析,从个性到共性,总结国外发达国家实现农业现代化与实现三化同步推进的一般规律,为我国基于“三化同步推进”视角发展现代农业提供经验借鉴。   第三部分,通过对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主要是农业组织制度)的梳理,阐明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面临的挑战与问题;进一步分析具有中国特色的直辖市重庆,经过定性定量分析,通过三化同步推进的机理分析,结合当前的政策,提出基于“三化同步推进”视角发展现代农业的必要性。   第四部分,在定性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对重庆农业现代化、工业化与城镇化进行实证分析,建立VAR模型,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来进一步分析重庆“三化同步推进”的现状,研究基于“三化同步推进”视角发展现代农业的现实条件。   第五部分,从农业发展内部“三农问题”与农业外部“三化同步推进”的视角,提出发展重庆现代农业的对策建议。   第六部分,总结研究的基本结论及其中的不足之处。   本文基本结论有以下几点:   (1)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道路表明:农业现代化的道路选择都立足于本国国情,尊重国情,植根于本国的现实条件。我国农业发展要选择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2)运用辩证法的思想可以看到发达国家“三化同步推进”历程表明:“三化同步推进”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无论是农业现代化、工业化,还是农业现代化都是整体的一部分,为实现“三化同步推进”各自发挥着自己的功能,从而实现“三化同步推进”的整体功能效益,促进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反馈农业现代化、工业化与城镇化各部分的发展。   (3)无论从历史进程出发,还是从现实条件出发,重庆市的农业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仍没有脱离发展缓慢曲折的范畴,并且重庆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仍面临着重重困难。同时在农业现代化历程中,要扭转局限在农业内部解决农业现代化问题的思维惯性,确立在“三化同步推进”的基础上,发展重庆现代农业的系统观念。   (4)通过定量分析与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重庆市工农之间与城乡之间差距极大,发展极不协调,重庆市农业现代化、工业化与城镇化没有真正形成“三化同步推进”的良性互动循环。   因此,在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现实背景,统筹城乡、工农协调发展的历史任务下,应基于“三化同步推进”的视角发展重庆现代农业。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生态环境的复杂性,在实践中研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时,往往需要考虑种群相互干扰以及人为的脉冲控
现代服务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战略性产业,近年来实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结构和质量持续改善,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扩大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
近年来,我国铁路跨越性发展,对干部队伍、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需要大量的铁路建设人才。目前,干部和人才队伍的结构性短缺,严重制约着铁路现代化建设。造成这种
自“十六大”首次提出县域的概念以来,广大学者逐渐意识到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但在“二元结构经济”发展的历史下,县域经济中存在着众多问题。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
亚健康在现代生活中严重威胁人们身体健康,"治未病"工作的开展是预防亚健康最好的方法。针对"治未病"工作现状和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实际需求,让中医预防与养生保健工作在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