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章绪论毛细管电泳(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CE)是近二十年来发展较快的分析分离技术之一,具有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所需样品少等特点,在生物化学、药物化学、食品化学、环境化学等许多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在绪论中回顾了CE发展的历史、现状以及研究进展,对CE的基本原理和特点进行了简单介绍,重点对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CE-ED)技术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分离分析技术,CE-ED在21世纪仍然面临着极大的机遇和挑战,尤其是分析仪器和分析方法有待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以提高灵敏度和重现性。本论文采用CE-ED技术,测定了多种病患者生物样品中的疾病标志物和传统中药蜘蛛香中的活性成分,探讨了CE-ED技术在临床疾病的初步诊断和中药分析中的应用。第二章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法测定尿样和水样中的丙酮醛和乙二醛本文首次将两种非电活性标志物丙酮醛(methylglyoxal, MGo)和乙二醛(glyoxal, Go)与电活性物质2-硫代巴比妥酸衍生,得到其衍生物具有电活性,首次采用CE-ED法测定尿样和环境水样中的丙酮醛和乙二醛,优化了衍生实验和CE-ED的条件。MGo和Go分别在1.0~2000.0μg L-1和2.0~2000μgL-1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6和0.9995,检出限分别为0.2μgL-1和0.5μgL-1,定量限分别为1.0μgL-1和2.0μgL-1。实际样品中MGo和Go的回收率范围为90.9%~101.3%,相对标准偏差不超过2.2%,表明实验的精确度良好。实验结果表明CE-ED是一种能够对实际样品中的MGo和Go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且既可靠又灵敏。第三章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法测定病人尿样中儿茶酚胺及其代谢物本实验采用CE-ED法同时分离测定了多种慢性病患者尿样中的儿茶酚胺类物质及其代谢物,肾上腺素(epinephrine, E)、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 NE)、多巴胺(dopamine, DA)、变肾上腺素(又称3-甲氧基肾上腺素metanephrine, M)、高香草酸(homovanillic acid, HVA)和香草基杏仁酸(vanillymandelic acid, VMA)的浓度,考察了运行缓冲液的酸度和浓度、分离电压、氧化电位和进样时间等实验参数对分离检测的影响。在最优化条件下,以300μm碳圆盘电极为检测电极,检测电位为+0.95 V(vs.SCE),80 mmol/L硼砂缓冲运行液(pH 9.66)中,上述各组分在25 min内可实现基线分离。各组分浓度与峰电流在三个数量级内呈良好线性,检测下限(S/N=3)分别为1~5μg L-1。该方法已成功运用于肾病综合症患者尿样中儿茶酚胺类物质及其代谢物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第四章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法测定蜘蛛香不同部位中的活性成分本实验采用CE-ED法同时分离测定了蜘蛛香叶、茎和根部的8种活性成分,预处理只需简单的乙醇萃取。在最优化条件下,以16 kV为分离电压,在50mmol/L硼砂的运行缓冲液(pH 9.2)中,各组分可在23 min内实现基线分离。8种分析物浓度与峰电流在超过两个数量级的范围内呈良好线性,检测下限(S/N=3)达1.7×10-7~1.8×10-8g/mL。同时,基于各组分的电泳图谱和电化学特性,本实验还研究比较了8种分析物在蜘蛛香的不同部位中的含量差异,结果令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