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家大力倡导全民阅读,打造书香家园的今天,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和水平,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而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早就对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不仅要背诵一定篇目的诗文,对课外阅读的数量也有具体的标准。因为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得到不断提高。而目前偏远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不论是质还是量,都存在相当大的问题,与新课标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选择了本论题。论文在梳理国内外关于语文课外阅读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对语文课外阅读的意义的认识(如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获取知识、开发潜能、陶冶情操、提升品位等;对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意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等),主要以甘肃省会宁县新塬初级中学为例,通过问卷、访谈、实际教学观察等方式,对偏远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文阅读的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详细的了解,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阅读观念落后、阅读品位不高、阅读环境不佳、阅读资源匮乏、阅读方法欠缺、阅读习惯尚未养成、阅读评价体系尚未建立等。在对存在的问题有明确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偏远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各种阅读理论,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即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力度建设好“农家书屋”、学校丰富馆藏图书资源、家庭投入更多资金购买课外书籍;另一方面,要更新阅读观念、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介绍各种阅读方法、建立阅读评价体系。最终的目的就是让偏远农村初中学生既有书读,又会读书,从而热爱阅读,享受阅读,进而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在阅读中不断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