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嗪对长波紫外线诱导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衰老的拮抗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haoc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uman Dermis Fibroblasts,HDF)的体外增殖活性、β-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率、细胞内活性氧类总量(Reactive oxygenspecies,ROS)、p53蛋白及MMP-1、MMP-3的mRNA表达等,探讨川芎嗪对长波紫外线(Utraviolet A,UVA)反复照射诱导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衰老的可能作用及其机制,为其进一步成为光防护成分并应用于光保护剂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第1部分:采用酶消化法从人包皮组织中分离培养成纤维细胞,对分离培养的细胞进行形态学鉴定,并选择合适的传代细胞进行实验;低剂量UVA反复照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连续照射5天,每天10J,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染色法估算β-半乳糖苷酶表达量,探讨反复UVA辐射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作用。  第2部分:采用不同浓度的川芎嗪预处理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后进行反复低剂量UVA照射,连续照射5天,每天10J,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照射前后细胞形态的变化、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β-半乳糖苷酶染色,探讨川芎嗪对反复UVA辐射诱导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衰老的拮抗作用,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ROS总量、Westernblot检测p53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MP-1、MMP-3的mRNA表达,探讨川芎嗪抗皮肤衰老的可能作用机制。  结果:  第1部分:原代培养细胞光镜下见细胞的形态从圆形、透亮逐渐伸展呈典型的梭形,并逐渐汇合成鱼群状,交织成网状,细胞生长快速、纯度较高,状态良好,符合为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形态。细胞生长潜伏期为0~1d,生长期为2~5天,平台期为6~7d;反复UVA照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可诱导其出现增殖缓慢、β-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率增加等老化现象。  第2部分:川芎嗪对正常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增殖活性无明显促进或抑制作用,但对经反复UVA照射后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增殖活性有明显促进作用,并能降低其β-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率,且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与UVA组的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还发现川芎嗪能降低反复UVA照射诱导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内ROS总量升高,以浓度为50μ g/ml、100μ g/ml时明显,此两组细胞ROS值能降低至接近假照射组,与UVA组比较有均统计学差异(P均<0.05);UVA反复照射后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内p53蛋白表达增加,与假照射组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川芎嗪能降低UVA反复照射诱导的p53蛋白表达,与UVA组比较,UVA+川芎嗪100μ g/ml和假照射组的p53蛋白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时各川芎嗪浓度组的p53蛋白表达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反复UVA照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可诱导其MMP-1、MMP-3的mRNA表达增加,与假照射组的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川芎嗪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降低MMP-1、MMP-3的mRNA表达,与UVA组的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川芎嗪对低剂量UVA反复照射诱导人皮肤成纤维细胞衰老具有拮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细胞内ROS总量、MMP-1、MMP-3的mRNA表达以及p53蛋白的表达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是新生儿期危重症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很高,也是导致儿童慢性肺疾病的主要原因。RDS发病的主要原因是早产儿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具有多发性和易复发等特点,70%-80%为浅表性膀胱癌。据文献报道,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或膀胱部分切除术后2年肿
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肺癌发病的80%,其恶性度高,对放疗、化疗不敏感,5年生存率低。研究发现,环氧合酶-2(COX-2)与肿瘤关系密切,在包括肺癌在内的多种肿瘤组织中表达增高。体内外
研究目的:分析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眼球摘除的发生原因,以期提出防治措施。 研究方法:对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2002年1月至2005年5月期间住院行眼球摘除术病人的病历资
本文根据对36例面神经损伤患者数码采集图像进行计算和测量的数据加以分析,以及通过不同医师不同时间对以上患者进行相关评价的内容设计面神经功能评价量表,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