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 子宫颈癌是继乳腺癌、结直肠癌和肺癌之后,世界范围内第四大女性常见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早期筛查方案的完善及治疗手段的进步,在发达国家,宫颈癌病例数显著减少;而在发展中国家,宫颈癌的发病率仍居高不下且有年轻化趋势。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即宫颈癌前病变,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如在 CIN 阶段及时给予规范的治疗,可阻断病变恶性进展过程。 早期治疗的前提是早期诊断,宫颈癌的诊断以组织学结果为“金标准”,多数患者活检标本经HE染色即可明确诊断,少部分患者活检标本需借助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染色进行鉴别。目前临床中最常用的生物标记物为P16和Ki-67,但这两种生物标记物对CIN的诊断仍存在一定漏诊率和误诊率,P63因其在肺鳞状细胞癌的诊断中表现出了较高的诊断效能,近年来也偶尔被用作宫颈癌的诊断,这三者各自与 CIN 间的关系已有研究报道,但诊断价值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利用IHC染色检测P16、Ki-67和P63在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三种生物标记物与 CIN 级别的关系,比较三者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对不同级别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从而挑选出最优诊断标准,以提高宫颈癌前病变早期诊断的准确率。 方法 收集郑州大学人民医院宫颈中心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行宫颈活检的患者资料,依据 HE 染色病理诊断结果分为宫颈炎组、CINI 组、CINII 组和CINIII组,每组中随机抽取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共160例。收集存档蜡块,制作组织玻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检测各组标本中P16、Ki-67和P63的表达情况,分析三种生物标记物在不同级别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比较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对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 结果 1. 各组患者年龄无统计学差异(F=0.418,P=0.740>0.05)。 2.P16、Ki-67和P63的表达阳性率随着病变级别的增高均有所增高,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9.341、χ2=45.355、χ2=84.121,P<0.001)。 3. P16和P63阳性细胞在宫颈上皮组织内的分布情况以及Ki-67阳性细胞标记指数与CIN级别均呈正相关(r=0.835、r=0.707、r=0.576,P<0.001)。 4.P16、Ki-67和P63对CIN均有较好的诊断价值;P16与P63并联对LSIL的诊断价值最高(0.800);P16与P63串联对HSIL的诊断价值最高(0.960)。 结论 1. P16、Ki-67和P63的阳性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对CIN的诊断具有指导意义; 2. P16和P63阳性细胞分布情况及Ki-67标记指数与CIN级别呈正相关,有助于预测病变严重程度。 3. P16与P63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CIN的诊断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