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信任的建立、违背与修复:道歉及补偿的作用机制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yideta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际信任是社会诚信体系中最重要的基石,在组织和人际交往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人际交往的情境因素复杂而多变,信任关系和信任水平常常处于动态变化中。人际交往中一旦出现失信等信任违背行为,会引起个体的消极情绪、引发报复、降低组织承诺,导致组织层面的彻底失败。如果把人际信任看作是把众多合作关系联系在一起的粘合剂,那么人际信任修复则是利用这种粘合剂去实现“破镜重圆”的过程。
  信任修复是指违背者在发生信任违背事件后对受害者实施的旨在修复其信任意愿和信任信念的积极行为。信任违背是指违背者的行为及行为结果未达到受害者的积极预期而产生的信任受损现象。常见的两种信任违背类型是正直型违背和能力型违背。正直型违背是指违背者因违反了道德准则而未完成双方约定的事,从而导致的信任破坏;能力型违背是指违背者因能力不足的原因未能完成双方约定的事,从而导致的信任破坏。
  现有研究认为,信任修复是一种复杂现象,但其作用机制尚未得到一致的结论。而且,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信任修复领域的言语策略研究,实质性修复策略及组合修复策略的成效研究还未形成统一的定论。此外,信任修复的研究多集中在信任修复策略方面,而对信任培养策略的研究也较少。因此,信任培养和修复策略的效果以及不同修复策略在不同情境下的作用机制的研究是一个重要且急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运用经济行为学的博弈实验法和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探索了不同信任培养方法的效果,以及在不同情境下的信任修复策略的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一的实验1和实验2采用两人信任博弈和六人公共品博弈实验范式,探讨了替代强化、直接强化和无强化等方法对建立和培养信任关系的影响,探索了替代强化建立信任关系的可能性;研究二的实验3和实验4同样采用两人信任博弈和六人公共品博弈实验范式,探索了道歉、完全补偿、两倍补偿、道歉+完全补偿和道歉+两倍补偿这五种信任修复策略在正直型违背和能力型违背条件下的修复效果,并进一步形成道歉与补偿的最佳修复策略;研究三的实验5和实验6也采用了这两种不同的博弈范式,研究在不同的违背类型和道歉方式的条件下受害者对违背者违背行为的宽恕程度,以及在有条件原谅的前提下受害者所需的最低补偿金额的临界值。研究最后探讨了不同违背类型下道歉与补偿的作用机制问题。
  研究主要形成以下结论:
  1、探索了信任培养的新方法——替代强化法。研究发现,直接强化组的培养效果好于替代强化组,替代强化组的培养效果又好于对照组。另外,在信任培养阶段,两人信任博弈和六人公共品博弈两种实验范式存在实验范式效应。即两人信任博弈范式下的信任培养效果优于六人公共品博弈。而且,替代强化组的信任培养效果具有跨实验情境的一致性,不受实验范式的影响。但直接强化组的信任培养效果会因实验情境不同而改变,不如替代强化组的信任效果稳定。因此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在信任的培养中,相比于直接强化的培养模式容易受到时空的限制和实验效应的影响,观察学习等替代强化的模式更是一种简洁、经济、长效的信任培养模式。
  2、不同修复策略在不同实验范式、不同信任违背条件下的修复效果不尽相同。第一,从实验范式的比较结果来看,不同修复策略在能力型违背条件下的修复效果比正直型违背条件下更好。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受害者会根据信任违背产生的原因,从控制点、可控性和稳定性三个方面进行归因。在正直型违背条件下,信任者把违背者的违背原因归咎于诚实、道德等与个人人品有关的稳定原因时,会降低修复策略的有效性和对违背者的信任水平。在能力型违背条件下,信任者把违背者的原因归咎于能力、经验等与个人人品无关的原因时,则可能会产生宽恕行为,从而促进信任的修复;第二,在正直型违背条件和能力型违背条件下,经济补偿和道歉的组合策略都优于单独策略的修复效果。在两人信任博弈范式的正直型违背条件下,道歉+完全补偿和道歉+两倍补偿策略的修复效果优于道歉策略,道歉与其他策略的修复效果无差异;在能力型违背条件下,最佳修复策略是:道歉+两倍补偿;在六人公共品博弈范式的正直型违背条件下,最佳修复策略是:道歉+两倍补偿;在能力型违背条件下,最佳修复策略是:道歉+完全补偿。由于信任博弈可能同时损害了受害者的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而公共品博弈可能只损害了受害者的认知信任。因此,人际信任修复要充分考虑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两种因素对信任修复效果的影响。只有当受害者的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同时得到了修复,违背者的信任修复策略才有可能发挥最大的功效;第三,即便采取了多种信任修复策略,受害者在信任违背后的信任水平只能得到部分修复,不能完全恢复到初始信任水平。这说明信任修复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3、受害者的宽恕程度和补偿金额临界值会因违背者的违背类型、道歉方式和实验范式的不同而不同。第一,在信任博弈范式下,受害者的宽恕程度主要受违背类型影响,正直型违背的宽恕程度低于能力型违背。因为正直型违背行为折射的是违背者稳定的个性和正直性可能存在问题,这可能威胁到受害者对自己的判断和对个体自我效能感的信心。而能力型违背行为只表明违背者完成此次任务的能力与经验不足,但这种不足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加以弥补;第二,道歉方式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正直型违背的无效道歉的宽恕程度低于正直型违背的有效道歉方面。根据广义的康德思想,正直型违背是对受害者的不尊重和冒犯,而有效道歉则是对这种不当行为进行弥补与平衡,因而能导致宽恕。但无效道歉则没有这种功能;第三,无论何种道歉方式,能力型违背条件下的补偿金额临界值均低于正直型违背条件下的临界值。补偿金额临界值会受到违背类型的影响,但不受道歉方式的影响。受害者可能会因为违背者的违背类型而改变所需的补偿金额临界值,但不会因为道歉方式的不同而改变所需的补偿金额临界值。在有条件原谅的前提下,能力型违背条件下的有效道歉临界值中位数为70。无效道歉临界值中位数为100;正直型违背条件下的有效道歉临界值中位数为100,无效道歉临界值中位数为110。由于所有临界值都在100左右,说明受害者对违背者经济补偿的要求一般以自身损失为参照,弥补了所受的损失即可。
  4、在信任的建立、违背与修复阶段均存在不同的实验范式效应。在信任培养和信任修复阶段,六人公共品博弈范式下的信任水平均低于两人信任博弈范式下的信任水平。这种实验范式效应主要是因为在两人博弈中,双方责权利较为明确。而在六人博弈中,参与者众多且责权利不明晰,容易产生搭便车的现象,因而其信任水平普遍偏低;但在两种实验范式中,道歉方式与违背类型对宽恕程度的影响也不同。在两人信任博弈范式中,近六成受害者选择不宽恕违背者;而在六人公共品博弈范式中,有六成多受害者在弥补了自身损失的前提下选择宽恕违背者。这可能既与两种实验范式的责任明确性不同有关,另一方面,信任博弈损害的可能是受害者的经济和情感双重权益,而公共品博弈只损害了受害者的经济利益。
  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1)拓展了信任修复领域中信任建立和培养方式的研究,探讨了以替代强化的方式建立和培养信任的有效性及可推广性;(2)丰富了信任修复领域中道歉与补偿的组合策略在不同信任违背条件下的效果研究,探讨了道歉与补偿策略在不同情境下的作用机制。(3)探明了在信任的培养与修复阶段,两人信任博弈和六人公共品博弈实验存在不同的实验范式效应。
  实践意义:(1)为组织和部门在治理社会信任危机和提高社会信任水平提供治理策略的研究依据。组织和部门可以通过树立社会的诚信榜样和道德模范的方式来提升社会的诚信水平。(2)为组织和部门改善员工人际关系、提高管理效率提供研究依据。从管理效率角度而言,组织和部门要使员工分工合理、责权利明确,否则容易导致员工的信任水平和生产效率低下。(3)为人际交往领域人际关系的建立及修复策略提供研究依据。在人际信任违背条件下,违背者应该根据不同情境调整修复策略,充分利用言语性修复策略(如道歉)和实质性修复策略(如经济补偿),从情感和认知两方面去修复受害者受损的信任关系。人们只有掌握最优的信任修复策略和方法,才能在人际交往中应对自如、有的放矢。
其他文献
本研究主要探讨手机成瘾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以及述情障碍和社交回避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研究共选取黑龙江省5所高校共519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手机成瘾指数量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进行测试。研究表明:  (1)独立样本的t检验表明,手机成瘾在性别、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学科等人口学变量上差异不显著。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低效性这一
学位
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衣食住行都在逐渐发生改变,但随之而来的是人们患病几率也不断上升,患病种类也愈发丰富,每天医院就诊区人满为患,医生的职业压力也随之增加,并且“医闹”事件频频发生,严重影响到了医患关系的和谐度,医生心理安全感也受到了影响,还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医生对患者的信任感,进而影响医生的工作投入。为了使患者“看病易”,医生身心健康,社会良性发展,医生
学位
语言控制能力是指双语产生过程中双语者控制一种语言产生另一种语言的能力,到目前为止,如何提高语言控制能力得到人们普遍关注。先前的研究发现,语言转换过程中抑制非目标语言干扰引起了右侧背外侧前额叶皮层的激活。经颅直流电刺激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电刺激技术,可以通过电流极性调节刺激区域大脑皮层的激活水平,改变静息状态下大脑激活模式以及认知活动中的表现。本研究使用经颅直流电刺激探索静息状态以及语言转换任务中,r
学习判断是学习者对已经学过的项目在后续回忆测试中记住可能性的一种预测性判断。字体大小作为影响学习判断的一个重要外在条件,信念和加工流畅性是解释字体大小如何影响学习判断的两个重要因素。已有研究发现,虽然信念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学习判断的字体大小效应,但是并不能排除信念之外的因素(如,加工流畅性)在字体大小效应中的贡献。当前关于加工流畅性是否对学习判断的字体大小效应有贡献还存在争议。  针对以往研究存在
学位
攻击性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典型社会心理现象,过高的攻击性会严重地损害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以往的研究证明,一个人自身的自尊特性与其攻击性特性存在着负相关的关系,即自尊水平较低的个体在其成长过程中出现伤害他人、攻击他人的几率会更大。目前,大多数针对低自尊个体的攻击性线索注意偏向研究中,经常采用点探测范式、空间线索任务等,相对而言,视觉搜索任务的利用率比较少。在视觉搜索任务中,个体的注意系统对其顺利识别
汉语认知中的心理言语过程会在汉字字形识别过程中得到体现。在现代心理学研究领域中,对汉字的研究已经逐渐趋向成熟并且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大部分的研究中已经发现,不同字形的打印文字其识别加工存在差异。另外,由于目前对生活中比较少见并且字形更多变的手写文字研究相对较少,所以为了发现打印文字以及手写文字在识别加工过程中的差异性,并能更细致地探讨两种类型文字产生差异的主要因素,本研究设计了两个眼动实验对此分
学位
伴随信息社会的发展,智能手机快速普及导致网民数量逐年攀升。网民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高校大学生,他们的手机成瘾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越来越多的关注。手机成瘾是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也是预防个体身心问题进一步恶化的警示灯。为今后更有针对性应对手机成瘾及其产生地不良影响,对手机成瘾形成机制的深入探讨和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相关理论和已有文献的梳理,本研究对自我隐瞒、自尊和心理压力与手机成瘾
学位
贿赂是根植于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种社会现象,随着经济快速的多样态发展,受贿犯罪也愈演愈烈,预防和惩治受贿成为学者和社会关注的热点。个人特质和情绪是受贿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具有道德色彩的情绪会对受贿行为产生制约作用,但却缺乏深入的实证探究和数据支持。敬畏情绪对个体社会行为具有积极作用,以往研究表明敬畏情绪会促进个体向他人和社会表达善意,提升公民道德水平和公平意识,增加个体的亲社会行为,对社会和谐稳
当代锻炼行为理论认为认知因素对锻炼行为决策起主要作用,如锻炼态度、锻炼意图等,然而认知因素并不能完全解释锻炼行为,以认知因素为基础的干预措施往往成为人们的负担而影响长期效力。双重加工模型将信息加工分为两种过程,一种是人们做出理性决策的控制性加工过程,另一种是人们做出非理性决策的自动化加工过程,由此推断锻炼行为决策不仅仅受控制性加工过程中认知因素的影响,也可能受自动化加工过程中非理性因素的影响,如自
学位
研究目的:以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SDT)为基础,结合本土化研究取向,探究肥胖超重的成年人进行自主选择跑步时的锻炼强度和锻炼时长,对其锻炼坚持性的影响,为肥胖超重成年人健康减肥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选取59例健康、低运动量(小于60分钟/周)、超重(体重指数25.0-39.9)的20-30岁成年人,随机分为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29),分别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