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zhaods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期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可谓丰富多彩,而且销加留意就会发现,根据作家性别的不同,他们笔下的女性形象也呈现出出不同风貌.该文主要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对不同性别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进行梳理的同时,并试图寻求造成不同的原因.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前言",简单回顾了新时期之前中国文学中的女性形象.第二部分论述新时期女作家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有一个从觉醒—发展—成熟—迷茫的过程.第三部分论述男作家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男作家沿袭了传统文化对女性形象的定位,在他们的作品中他们把女性形象一分为二为"天使"(完全符合传统男权文化要求的女性)和"魔女"(被传统否定的和传统错位的女性).第四部分主要分析为同性别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的不同以及造成不同的原因.第五部分是结论,指出女作家对女性形象的重新书写,对男权文化的颠教务覆,并不是要推翻男权文化建立女权文化,她们在颠覆和解构的同时,试图和男人达成共识,共建"双性和谐"的文化.男作家不应无视中国女性全新的变化,也不应陷在传统男权文化的泥潭里难以自拔,他们应该对男权文化有一个更为清醒的认识,男性应该从种种偏狭的、陈腐的非文明的旧文化观和女性观的误区中解放出来,以期两性共同发展自我和创造世界.该文以期通过新时期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的认识,男女能够达成共识,并共同努力创建一种平和、健康的"两性和谐"的文化新格局.这也是作者写作这篇论文的初衷.
其他文献
本文从文体学的角度研究当代作家韩少功的小说。通过探讨韩少功小说的语言、叙事特点、体式特征及其形成的艺术风格,触摸其内在的创作规律,概述韩少功的艺术精神,并揭示韩少功小
该文以《HSK中国汉语水平考试大纲》中的139个名量词为研究对象.从对比的角度考察其名称、分类标准、句子中位置的差异以及其在实际翻译中的运用.其中名量词的分类主要是从量
随着整个社会历史语境的转型,上个世纪的最后十年,新诗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该文论述了这一变化的一个显赫特征:戏剧化.除引言和结语外,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从历史的接续入
该文把静态和动脉、描写和解释相结合起来.全面考察了这一句式.运用配价理论对《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双音节动宾式动词的配价情况进行了全面描写,分析了其价类变化的条件及原
该论文选取中西三对作家的代表作品: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和曹雪芹的《红楼梦》、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和鲁迅的《伤逝》、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和庐隐
双宾语句历来是句法分析中比较麻烦的一类复杂句型,对于其类型的划分及其动词的界定范围.该文在各位前贤和时贤研究的基础上,首先综合认知,语义和语法三个平面对双宾语句进行
徐渭是十六世纪中国文坛上的一位怪杰,其一生乖背世俗坎坷艰难,但叛逆狂放的他依旧纵笔抒写,批判现实社会,探索人生真谛,在众多艺术领域做出了独特贡献.该文从戏曲这一特定文
禅宗美学是中国古典美学思想遗产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是的主要美学思想思潮之一.禅学的产生影响了中国思想史发展的进程,更影响到中国文艺思中国古典美学想发展史的进程.该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