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微生物多样性与甲烷、氨气减排研究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_xiao_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垃圾填埋场蕴含丰富的微生物,是人类活动干扰下的重要微生物库,也是重要的人为甲烷排放源之一。填埋场中含有大量产甲烷菌、甲烷氧化菌及其它微生物菌群,这些微生物影响了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研究填埋场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可以为合理利用微生物作用强化填埋场生化稳定、促进甲烷减排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某典型生活垃圾填埋场为例,分析了其存量垃圾中的微生物结构与多样性,筛选了甲烷氧化菌和除氨菌株,开发了同时处理甲烷与氨气的复合微生物菌剂,最后通过自制模拟填埋柱系统研究了微生物菌剂对填埋气的综合减排效果。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利用高通量测序MiSeq方法进行垃圾填埋场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发现甲烷氧化菌和促产甲烷菌群均和腐殖土深度有一定关联,具有甲烷氧化功能的Methylohalobius在覆土中的含量高于腐殖士;而在厌氧产甲烷阶段中发挥重要作用的Syntrophomonas、Fastidiosipila等只在深层填埋腐殖土(90-150 cm)中含量较高。结合土壤的理化性质,利用典型相关分析,发现电导率、有机质含量、含水率是影响填埋场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2)通过从垃圾填埋场的土壤样品中分离、筛选培养得到两个甲烷氧化混合菌样品,高通量测序发现,甲烷氧化菌主要为Methylocaldum、Methylocystaceae、 Methylo versatilis。其他菌包括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等。气相色谱测定表明,甲烷氧化混合菌的甲烷氧化能力在43.57%-64.97%。而通过其生长曲线可以发现,甲烷氧化混合菌生长较慢,对数生长期在150-250 h左右。(3)影响填埋场甲烷氧化菌活性的重要因素是NH4+,除氨菌株可以将氨气以NH4+的形态吸收,解除对甲烷氧化菌活性的抑制,促进甲烷减排。本研究从课题组已获得的6株菌株中筛选出三株高效除氨菌株并进行形态、分子生物学鉴定,通过氨气测定仪测定,乙醇假丝酵母菌(Candida ethanolica)和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在敞口环境中对污泥挥发出的氨气具有明显的去除效果,而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和粪产碱杆菌(Alcaligenes faecalis)在密闭环境中对污泥挥发出的氨气具有明显的去除效果,氨气的最终去除率分别为87.11%和84.63%。(4)采用白制模拟填埋柱系统,以厨余垃圾为发酵产气原料,研究了复合微生物菌剂对甲烷、氨气减排的综合功效。通过氨气测定仪测定,氨气的浓度整体呈下降趋势,在实验的6-21天,实验组1(甲烷氧化混合菌+高效除氨菌)处理效果最为明显;甲烷浓度检测发现,实验组的甲烷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在10-18天时,实验组1的效果最为明显,甲烷浓度为对照组的76.38%。说明本复合菌剂具有一定的综合甲烷-氨气减排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行保留下鼻甲骨性框架镂空切除部分增生骨质的手术方式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对安庆石化医院2012年8月至2014年3月30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采用经
目的对比分析经皮穿针内固定术和闭合复位外固定术在治疗儿童肱骨近端骨骺分离的效果。方法将2007年6月至2015年10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和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34
污泥基活性炭(SAC)具有良好的除污染效能,但是由于其常为粉末状,难以回收利用,限制了其推广应用。本课题采用浸渍法以硝酸铁为磁源制备了磁性污泥基活性炭(MSAC),考察了其吸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GBE)对脂多糖(LPS)致大鼠急性肺损伤(ALI)肺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24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LPS组和GBE组,每组8只。尾静脉
近年来,我国区域性大气污染事件频发,其中PM10和PM2.5为首要污染物的污染最为突出,并且大气污染范围日益扩大,公众关注度日益加强。随着人们对大气颗粒物的危害的深入认识,许
城建档案馆汇集了城市所有的建设档案,是城市记忆的主要保管者,见证着城市建设的变迁,引领着城市当下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普及,传统的城建档案管理受到了冲击。因此,城建档案管理工作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进行创新,积极推进数字化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城市档案信息数据库,服务智慧城市建设。江苏省宿迁市城建档案馆在这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一是强化政务信息资源整合。整合工程规划、备案、施工许可、商
介绍了4343A/3003/4343A三层铝合金复合材料的主要用途及其加工工艺,并针对其加工过程中常见质量缺陷提出了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