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8年以来,我国的物价大约经历了三次较大的波动。1993-1995年,中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分别上涨了14.7%、24.1%和17.3%。1997年-1999年,居民物价指数连续二十个月下跌。2007年7月至11月,CPI开始了快速上涨,并在11月份同比上涨了6.7%达到了10年来的新高。国内居民的消费需求也进行了三次的转型升级,第一次升级出现在改革开放之初,食品等生存型消费品的比重下降、享受和发展型消费的比重上升。第二次升级出现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这一时期家用耐用电器消费品购买量不断增加,逐步呈现高档化趋势。目前正在发生的第三次转变中增长最快的是教育、娱乐、旅游等服务业方面的消费。在对外贸易方面,贸易总量连续多年增长,外贸结构上初级产品和机械设备进口的比重在不断上升,工业制成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比重不断增大。在物价波动和内外贸易是否存在某种联系这个问题上,目前国内学者研究的不多。大多数只侧重研究某一方面与物价波动的关系,很少将三者联系在一起进行研究。本文首先简单的回顾和总结我国目前的内外贸现状和物价的波动情况,然后在理论层面上进行分析,主要从货币量、就业量以及供需关系的角度研究贸易总量、内外贸结构对物价波动的影响,在此过程中主要采用了理论与数据结合的分析方法。理论分析之后,采用经过处理的相关数据并运用计量模型VAR去验证和研究三者之间内在的关系并以此得出相应的结论。最后为总结本文的结论:我国的出口量对物价的波动影响最大,其次国内消费。进口总额与社会消费品总额的比例的变动对物价波动的贡献相对于出口总额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的变动更大。最后依据文中研究得出的结论提出相应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