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外语教学跨文化能力框架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mdjapane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已经日益显现。全球化背景下,社会需要具备跨文化能力的人才,英语教学大纲也己明确提出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如何培养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外语人才,已成为一个新兴而又迫切的课题。 然而,综观中外学者在跨文化交际领域的研究,针对外语教学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十分有限。在理论研究方面,国内外学者对跨文化能力的概念及要素已做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也构建了不少跨文化能力的模式。但这些模式并不是专门针对外语教学培养跨文化能力而提出的。因此,不完全适用于外语教学。在实证研究方面,国外学者虽然已做过不少跨文化实证研究,但对象多为留学生、旅居者或移民。而中国学者的跨文化实证研究十分有限,且往往只关注语言文化知识层面,很少有涉及跨文化意识及行为调适能力的调查。 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理论出发,结合外语教学的现状,对跨文化能力及跨文化外语教学方法进行了初步的研究。首先,以本国南方一所高校的学生为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了高校学生的跨文化能力现状。问卷的内容涉及语言文化知识、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行为调适能力(以行为能力为主)。通过分析问卷结果,提出如今的外语教学在跨文化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然后,以前人的跨文化能力框架为基础,结合我国外语教学的现状,建立了针对外语教学的新型跨文化能力框架;并根据新框架的内容,为外语教学提出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各个层面的教学方法。最后,将部分教学方法付诸实践,通过教学实验的方法检验其可行性及有效性。 外语教学培养的跨文化能力是一种包含语言文化知识、跨文化意识、行为调适能力以及交际技巧等多层面的综合能力。能否实现学生跨文化能力的有效提高,与教学方法、教材、教师素质等多种因素分不开。本文的观点是:应当将跨文化能力的培养渗透到语言各个技能(听、说、读、写、译)培养的过程之中。
其他文献
特洛普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一名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在其多产的文学生涯中,议会系列小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人拟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这个近期兴起于我国的文学批评的方
诺曼·梅勒在美国二战后的历史文化舞台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大量的作品、众多的荣誉和传奇的生平使他成为二战后美国文坛上一个无法回避的名字。尽管他的写作题材和写作
本文对英语小组学习策略培训进行了研究。文章根据国内外对小组活动的研究现状,尝试性的将小组学习策略培训渗透进大学英语的日常教学中,在西南大学2005级计算机系的某班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