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对他人动作意图的判断是日常生活与社交中必不可少的技能,由于长期的训练,运动员在专项运动中表现出优于常人的预判能力。“镜像神经元”、“预测编码模型”、“前馈模型”都对运动预判的加工机制进行了解释,但这些解释都以感知系统的加工为主要阶段,忽略了以语义表征为主的更高阶的加工。那么语义表征有没有参与运动员在专项运动中的预判?如果参与了运动员的预判,会不会影响运动员预判的结果?本研究以动作——词交互视角探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他人动作意图的判断是日常生活与社交中必不可少的技能,由于长期的训练,运动员在专项运动中表现出优于常人的预判能力。“镜像神经元”、“预测编码模型”、“前馈模型”都对运动预判的加工机制进行了解释,但这些解释都以感知系统的加工为主要阶段,忽略了以语义表征为主的更高阶的加工。那么语义表征有没有参与运动员在专项运动中的预判?如果参与了运动员的预判,会不会影响运动员预判的结果?本研究以动作——词交互视角探讨不同词汇对篮球运动员传球方向预判的影响,考察语义表征在专项运动预判是否发挥作用。研究一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了语义表征在篮球运动员预判传球方向时是否自动激活,采用了歧义语句范式,依次呈现动作序列——词汇。实验1中被试首先观看动作序列,然后根据呈现四字是否是词汇决定是否对之前呈现的动作序列中持球球员的传球方向进行预判,目的是探讨运动员预判是否自动激活语义表征。实验2调换了刺激呈现顺序,旨在讨论刺激呈现顺序对运动员预判是否产生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两个实验被试观看动作——词汇(词汇——动作)后均激活了N400成份,并且不同种类词汇对预判结果产生了影响,但实验1中仅是对预判结果产生影响,实验2中词汇种类对反应时也产生了影响,这说明语义表征的确是在篮球运动员预判时自动激活的,并且词汇的呈现位置会对预判产生影响。为了进一步验证研究一的结果,同时进一步探讨语义表征是否会对篮球运动员传球方向预判产生影响,进行了研究二。研究二中对词汇进行的是语义分类任务,而不是词汇决定任务,同时加入了身体部位相关的动词词汇。研究结果表明身体部位相关动词词汇对预判结果有明显影响,并且不同动作——词汇序列都会激活N400。实验4依然是为了验证顺序是否会产生影响,研究二结果与研究一结果相同,表明词汇呈现位置会对篮球运动员的预判产生影响。基于以上的讨论与分析,本研究发现(1)篮球运动员预判传球方向自动激活语义;(2)动作——词汇顺序影响篮球运动员对传球方向的判断;(3)篮球运动员预判依赖身体运动线索;(4)词汇进入工作记忆时对篮球运动员预判产生影响更大这为“想象训练法”、“模拟训练法”等提供了理论依据,表明在篮球运动员的日常训练中要注重想练结合。
其他文献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人们常常同时利用多个感觉通道来提高实际记忆效率和质量,对于注意促进的研究发现,在分心学习任务中,目标探测会对一同呈现的内容产生注意增强,进而促进识记的效果。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视觉通道,但是大量关于多感觉整合的研究发现,多通道信息加工可以增强知觉表现,因此本研究结合视觉通道中注意促进效应的研究范式,在视听和听视跨通道学习中,考察多感觉整合对注意促进效应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注意促进效
社会服务是高等教育的三大职能之一,民国时期战乱频繁,深重的国难激发出大学开展社会服务的强烈使命感。诸多国立大学开展了内容丰富的社会服务实践,以教育的方式进行救国,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就是社会服务大潮中的一份子。本研究基于搜集的史料,回顾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开展的社会服务,探讨其产生原因,梳理社会服务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客观评析,以期为当今大学开展社会服务面临的诸多问题提供参考。在民国抗战的大背景下,国立
众所周知,从多种方式感知情绪可以增强个体的知觉敏感度。这使得人们能够在社交活动中更准确地判断他人的情绪状态,从而促进人际交流。当前研究较为系统地考察了单通道和多通道情绪整合、预测机制。然而多感官情绪感知研究领域还未就躯体表情和韵律的跨通道启动进行过探讨。有关研究表明,青少年情绪敏感,受他人负性情绪影响比较大,其人际交往与在现实生活中情绪感知有较强的相关性,而视听跨通道情绪感知对人际互动有着重要的意
已有研究表明,运动会对认知有积极的影响。例如,适当的运动有助于延缓中老年人的认知衰退。广场舞是近些年中老年人青睐的一种体育运动,也是全民健身的具体体现。研究表明,广场舞有利于中老年人的心血管健康,也有助于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减少中老年人孤独感。此外,最近有研究表明,跳广场舞对中老年人工作记忆有积极影响。但已有研究并没有从社会认知互动的角度去考察广场舞与中老年人认知加工水平的研究。在社会认知中,自我—
在自我与记忆的研究中,大量的研究者关注了自我参照对正确记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其他参照条件相比,自我参照条件下具有更优的正确记忆。一些研究结果表明自我参照条件的正确记忆和错误记忆呈现共变关系,还有一些研究结果表明自我参照对正确记忆和错误记忆的影响并不一致,分析这些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实验任务的不同,所以得到的结果也是不同的。DRM范式是一种在实验中诱导联想性错误记忆的经典范式。以往研究表
以往的研究证实了情绪概念与垂直空间方位的相互作用,个体存在“积极=上,消极=下”的隐喻空间图式。负性的生活事件对抑郁个体的意义重大,情绪概念也有着其特殊的含义。国内外少有研究探讨抑郁个体情绪概念的垂直空间隐喻。本研究在中国文化背景下,考察了青少年中期(14-17岁)和青少年晚期(18-20岁)抑郁易感个体情绪概念的垂直空间隐喻以及负性生活事件是如何转化为个体的负性认知图式的。研究一采用量化的研究方
道德是在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所产生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处于重要地位。在面对道德问题时,人们经常会面临坚守道德准则或者是违背道德准则的选择,由此会产生基于道义性的判断或者基于功利性的判断。以往道德判断的研究主要在探讨直觉和推理会影响个体的道德判断。伴随着具身认知思潮的发展,众多心理学研究者认为身体的感觉和状态会也会对道德判断产生影响。已有研究发现,温度、环境脏净程度以及气味等具身
在德国十一月革命的失败以及马克思理论被当时“正统”马克思主义者曲解为机械的经济决定论背景下,马尔库塞延续了卢卡奇的“物化”批判,提出了具体哲学的思想,即通过海德格尔现象学与历史唯物主义融合,以此来重证马克思主义作为激进革命理论的本质。首先,马尔库塞在海德格尔论述中看到了隐蔽的“物化”批判,海德格尔认为,每个个体都处在一种“被抛”的情景中,在这种情景中,此在与其他此在生活在共同世界中,“被抛”情境决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抑郁症成为人们经常谈论的心理疾病之一,而经过调查研究显示,抑郁症污名是阻碍抑郁症患者寻求专业帮助的重要障碍,也是导致抑郁症患者中断治疗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对抑郁症污名的研究集中于对污名成分、结构和干预手段的探究,对抑郁症污名影响因素的探究较少。而对抑郁症污名影响因素的探究能够为我们的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指导,因此,对抑郁症污名影响因素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前人研究多将社会距离作为抑
产出效应理论预测,提取方式会影响学习者的记忆效果,在测试阶段出声提取由于作答时产生语音信息会比没有语音信息的隐性提取对外显记忆产生更显著的促进效果。但是,不同年龄阶段的主导阅读模式有明显不同,主导阅读模式可能会影响学生发声提取的记忆效应。目前尚未有研究探讨在不同年龄阶段,随着阅读主导模式的改变,发声提取的记忆优势是否一直存在。为了探讨阅读主导模式的改变是否影响发声提取策略在各年龄阶段的有效性,本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