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探究酿酒葡萄正反交群体后代性状遗传特性,本研究选用抗寒性具有明显差异的欧洲种‘赤霞珠’(Vitis vinifera‘Cabernet Sauvignon’)与山欧杂种‘北红’(V.vinifera × V.amurensis‘Beihong’)构建的正反交群体后代为研究对象,对群体后代冻害等级、萌芽率、冰点(LTE)值、含水量、可溶性糖含量以及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单宁、物候期等指标进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课题优质耐寒旱酿酒葡萄品种选育及分子育种平台建设2019YFD100250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究酿酒葡萄正反交群体后代性状遗传特性,本研究选用抗寒性具有明显差异的欧洲种‘赤霞珠’(Vitis vinifera‘Cabernet Sauvignon’)与山欧杂种‘北红’(V.vinifera × V.amurensis‘Beihong’)构建的正反交群体后代为研究对象,对群体后代冻害等级、萌芽率、冰点(LTE)值、含水量、可溶性糖含量以及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单宁、物候期等指标进行遗传规律综合分析,以期为培育品质优良的抗寒旱露地越冬酿酒葡萄提供理论支撑。具体研究结果如下:枝条抗寒旱性状分析结果表明:LTE值降低,束缚水/自由水比值、可溶性糖含量呈上升趋势,枝条抗寒旱性增强。LTE值、束缚水含量、自由水含量、五种可溶性糖含量(葡聚糖、棉子糖、蔗糖、葡萄糖、果糖)均呈连续性正态分布。LTE值、束自比值、五种可溶性糖含量的平均值均高于亲中值且倾向抗寒性强的‘北红’,具有明显的超亲遗传现象。正反交群体后代LTE均值分别为-21.01℃和-21.52℃,束自比均值分别为0.85、0.87,总糖均值分别为67.31mg/g、65.09mg/g,差异性不显著,即LTE值、束自比值、总糖含量不存在明显的细胞质遗传特点;但后代LTE值低亲率(LL)分别为8.69%、3.12%,以‘赤霞珠’做母本的群体后代中抗寒性弱于母本的株系比例高。五种可溶性糖含量变异系数高且广泛分离,具有较高的选择潜力,但正交群体后代各种可溶性糖低亲率(LL)明显高于反交群体后代;因此,以‘北红’做母本的群体后代选择潜力更大。正反交群体株系冬季枝条均能在人工催芽条件下正常萌芽,但群体株系在春季田间表现出不同的萌芽状态。春季萌芽后正反交群体后代均具有较高比例的田间无冻害单株(分别为66.19%和80.99%),说明利用山葡萄F1代做亲本能选育出抗寒旱性能强的品种,且以抗寒旱性能强的品种做母本其后代获得抗寒旱株系的概率更大。试验还发现,正反交群体的LTE值与束自比、可溶性糖含量均具有相关性,冻害等级与可溶性糖含量也具有相关性,一般束自比值高,可溶性糖含量高,LTE值低,冻害等级低,抗寒旱性强;但春季田间冻害等级与冬季枝条含水量、LTE值无直接相关性,推测北方春季气温回升后枝条中水分的变化最终影响葡萄的萌芽。果实品质性状分析结果表明:果实性状均表现数量性状遗传特征,正反交群体后代果穗重量均低于亲中值,果粒重量、总糖、总酸、单宁平均值均高于亲中值且倾向‘北红’,具有明显的超亲遗传现象,正反交群体后代果粒重量均值分别为1.81g、1.98g,总糖均值分别为22.14%、22.90%,总酸均值分别为0.97g/L、0.94g/L,单宁均值分别为3.81mg/g、3.84mg/g,差异性不显著,即果粒重量、总糖、总酸、单宁含量不存在明显的细胞质遗传特点。正反交群体后代果穗重量变异范围(R)广泛,具有较高的选择潜力,反交群体后代变异系数明显大于正交群体后代,说明以‘北红’做母本的群体后代选择潜力更大;且反交群体后代果穗重量均值显著高于正交群体后代,说明以‘北红’做母本果穗重量优于以‘赤霞珠’做母本的群体后代。反交群体后代总糖、总酸、单宁含量超高亲率显著高于正交群体后代,说明以‘北红’做母本更有利于选出高糖高酸的优质酿酒葡萄品种。物候期性状分析结果表明:正反交群体后代物候期广义遗传力(H2)差异性不显著。后代萌芽期均值倾亲中值,有明显的超中亲遗传现象;但始熟期和成熟期均值倾向‘北红’。正反交群体后代萌芽期最早单株与最晚单株相差天数分别为16d、22d,但始熟期和成熟期相差天数较小;始熟期相差天数分别为17d、18d,成熟期相差天数分别为12d、13d。说明利用山葡萄F1代做亲本能选育出晚萌芽的优质酿酒葡萄品种。
其他文献
葡萄蒸馏酒以其独特的果香、类似白酒的口感而展现出良好的市场前景。针对葡萄蒸馏酒生产过程中脱硫、掐头去尾、蒸馏原料及工艺、催陈方法等技术存在的问题开展研究。本文以理化指标、挥发性香气成分和感官品评为依据,探究不同蒸馏工艺和人工催陈技术对葡萄蒸馏酒品质的影响,旨在为提高葡萄蒸馏酒品质、提高生产效率提供技术支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比研究了氧化氢法和氧化钙法对葡萄原酒中SO2脱除的效果。过氧化氢法用
以6年生抗寒葡萄‘北红’高接‘西拉’葡萄所获一年生枝条为试材,研究了越冬期间不同保温材料包裹对‘西拉’葡萄一年生枝条表面温湿度、总含水量、抗逆生理指标和越冬后枝条成活率的影响,旨在筛选出有利于‘西拉’葡萄安全越冬的保温材料,为酿酒葡萄免埋土越冬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措施。本试验以传统温棚保温被为CK,不同保温材料进行组合设为六个处理,分别为:T1黑色牛津布+240g/m2化纤棉+双层塑料膜+黑色牛津布
随着现代生活的变化,人们对于蝴蝶兰的欣赏逐渐青睐于微型、小花、双梗品类,并逐步成为蝴蝶兰市场的主流。本试验以3个品种微型双梗蝴蝶兰为试材。研究了继代试管苗在不同激素浓度配比、不同活性炭浓度处理及不同红蓝光质配比下,试管苗的生长及增殖状况,并比较了品种间对各处理的反应,从而优化了各品种试管苗高效增殖体系。同时开展了对微型蝴蝶兰抽生双梗及生长所需栽培条件的研究。最后,针对低温催梗,比较了低温条件下各品
兰州百合(Lilium davidii var.unicolor)作为中国可食用百合品系中的甜百合,是国家卫生部首批审批通过的药食兼用的植物,其经济价值以及药用价值十分可观,鳞茎作为主要的食用部位,富含多糖等活性成分,具有重要的功能特性,可参与生物体的免疫调节功能、抗氧化等。因此,改善兰州百合农艺性状指标,提高植株各器官多糖的含量,是增加百合产量,提升百合食用品质和药用品质的重要途径。本试验以兰州
本研究以宁夏贺兰山东麓6年生的免埋土的3个红色酿酒葡萄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3个品种植株的新梢、嫩叶、老叶、叶柄、枝蔓、根等部位进行病毒监测,探究适合‘北玺’、‘北香’、‘北馨’三个品种的组培快繁体系,并筛选适宜的脱毒处理方法,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检测了 12种常见病毒在‘北玺’、‘北香’、‘北馨’三个品种不同部位的病毒感染情况,三个品种共检测出10种病毒,其中‘北香’中检测出
本文以3年生黑果腺肋花楸实生苗为实验对象,本试验于2021年3月15日移栽至11月15日落叶结束。黑果腺肋花楸的整个生长发育期可划分为萌芽展叶期(4月10日-5月09日)、开花坐果期(5月10 日-6月15日)、果实膨大期(6月16日-8月31日)、果实成熟期(9月1日-10月31日)和落叶期(1 1月1日-12月1日)共五个生长发育时期。本实验主要以前四个时期为主,以不同水分处理下盆栽黑果腺肋花
为了探究宁夏酿酒葡萄的品质,提升其所酿的葡萄酒品质,本研究选择‘北红’和‘赤霞珠’两种葡萄品种,在两个葡萄品种的转色期后,分别设置不同土壤温度(覆膜处理)和相对含水量的种植环境(共4种处理和空白对照),最终测定葡萄果实和葡萄酒相对应的指标来反映果实品质和葡萄酒品质,同时探究不同处理对两者品质的影响。4种处理分别是:T1(有覆膜,土壤相对含水量为60%-70%)、T2(无覆膜,土壤相对含水量为60%
为了确定宁夏西瓜枯萎病尖孢镰孢菌西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f sp.niveum)生理小种分化及西瓜枯萎病生理小种2抗病基因定位,利用分子生物学鉴定、鉴别寄主鉴定和GWAS方法对分离自宁夏的枯萎病菌株和西瓜种质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从11个商业西瓜田中获得的84个分离菌株都是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其中23株为尖孢镰孢菌西瓜专化型(Fusari
为了更好的了解番茄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解决宁夏地区番茄种质资源遗传变异重复率高,利用效率低,优良品种选育难度高等问题。本研究运用KASP技术,利用筛选出分布于12条染色体的60对多态性较高的SNP引物,对收集的504份番茄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群体结构分析;以60对SNP引物对504份番茄的分型结果为基础,设置4个抽样比例(20%、15%、10%、5%),利用Core
在宁夏秋冬及早春季日光温室果菜种植中,针对由季节所引起的弱光寡照与低CO2浓度,导致设施果菜品质下降、产量低的问题。本试验研究了光强与CO2加富互作对日光温室黄瓜生长、光合、品质及产量的影响。以‘津冬626’黄瓜为试材,共设光强和CO2浓度两个试验因子,光强设自然光照、自然光照+LED补光50 μmol/(m2·s)及自然光照+LED补光100μmol/(m2·s)3个水平;CO2浓度设自然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