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贝马斯公共领域思想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j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领域”是现代社会的核心特征,公共领域思想在哈贝马斯的学术思想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然而,目前中国学术界对哈贝马斯公共领域思想研究却局限在其早期的《公共领域结构转型》这本著作上,缺乏一个整体的研究,特别是缺少从哈贝马斯公共领域思想本身的问题入手进行研究。本文将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思想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探讨其早期的公共领域思想,道德理论中的公共领域思想以及政治哲学中的公共领域思想。哈贝马斯早期的公共领域思想主要集中在对“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阐释上,但是早期的“资产阶级公共领域”在理论上却存在着困境,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国家化和国家的社会化过程,资产阶级公共领域“重新封建化”。从思想史来说,随着西方思想的核心由“自然”到“意志”的转变,也带来了“个体意志”如何形成“公意”的难题。哈贝马斯以交往行动理论为公共领域思想做普遍主义的辩护。在对韦伯的“工具理性”批判的基础上,哈贝马斯提出了“交往理性”的概念,从而为公共领域思想奠定了基础;哈贝马斯通过“商谈理论”为公共领域确立了理性的标准,但是这种具有普遍主义特征的公共领域思想也遭到了多元主义的有力的批评:麦卡锡代表了从多元价值的角度对公共领域思想的批评,他认为,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思想忽视了多元价值问题,他所提出的“普遍意志”割裂了道德和价值领域的关系;弗雷泽质疑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思想具有普遍化的特征,忽视了公共领域思想中的“平等参与”的问题;本哈比则认为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思想所包含的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的区分,导致了忽视女性群体的利益。可以说,这种公共领域思想中的普遍主义和多元主义的紧张一直都存在于其公共领域思想的始终。针对多元主义社会如何在现实中实现“公意”问题,哈贝马斯在后期的政治哲学中,越来越强调法律在凝聚各种不同声音的重要性。他最终主张通过“商谈民主”来超越自由主义对公共领域思想的设想以及共和主义对公共领域思想的设想。哈贝马斯在其交往行动理论的基础上,对公共领域越来越有信心,他主张要超越民族国家的局限性,建立全球性公共领域,从而完成从“资产阶级公共领域”到“世界公民社会”的转变。本文采取思想史的研究方法,将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思想置于哈贝马斯整个学术思想中间,置于与当代思想家罗尔斯、阿伦特、查尔斯·泰勒等对公共领域思想有所建树的思想家对话之上,置于与其批评者对话之上,从而展现哈贝马斯公共领域思想的全貌。本文所采取的视角是一种多元主义的视角。哈贝马斯所构建的具有普遍主义特征的公共领域思想,在现实中不可避免要遭受到多元主义的挑战。这种挑战从多元价值、少数群体到民族国家诉求,也就是说,哈贝马斯公共领域思想中间一直都包含着普遍主义和多元主义的矛盾。哈贝马斯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不过他想要在多元主义的社会中,为这个社会保持一个理性的基础,他始终不放弃其公共领域思想中的普遍主义的成分。
其他文献
深圳湾口岸开通后对临近区域的影响成为了研究的热点。本文首先界定这种影响为"廊道效应",并在借鉴国外对廊道效应研究的基础上对深圳湾口岸的廊道效应(源头、内涵和对临近区
十三经是我国古代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无论是在意识形态上受尊崇的程度或是对后世的影响,其在文言文中都处于主导地位,对后世的影响十分深远,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学术价值。
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中国服装产业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世界服装工厂”,中国制造的服装产品也早已摆上世界各地商场的货架。然而,在另一方面,我们也应清
国内的液晶制造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相关的制造技术和工艺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成熟程度,产线的管理也逐渐走向自动化。但是,随着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融合的步伐加快,我国制造业面
在低压环境P=200—800Pa的工况范围内,研究了在闪蒸结冰过程中,液滴温度的变化与环境压力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在低压闪蒸结冰过程中,随着气压的降低,因为过热,液滴内部
招聘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重要职能活动,其外包作为一种新兴潮流与趋势受到了理论界及实践领域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既有文献关于招聘外包的理论诠释以及优势劣势的研
随着视频编码技术的持续发展、互联网带宽的迅速提高以及存储设备的价格不断降低,数字视频因其自身优点,成为各类监控系统中的主要信息载体。例如机场,银行等各类公共场所都
对EDTA络合滴定法测定黄铜中的铜和锌条件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一种连续测定黄铜中铜和锌的简单方法。通过硫代硫酸钠对铜离子的配位掩蔽,在pH 5.5时,以1-(2-吡啶偶氮)-2-萘酚
要研究光电器件的工作机制和其中的基本过程,必须了解其内部各参数与器件外部特性间的联系,而其内部参数很难直接测量。所以,通过计算机模拟来研究器件的内部参数对外部特性
近年来,幼儿的抑制控制能力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抑制性控制(inhibitory control,IC)是指当个体追求一个认知表征目标时,用于抑制对无关刺激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