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社会,人们对知识型经济的普遍认同使得与知识有关的主题成为热门话题。商业秘密作为企业潜在的无形资产,对于企业自身发展和创新具有重要作用。社会越向前发展,人才流动随着交通运输业、科技的发展也越发频繁,人才流动的背后也伴随着一股严重危害市场竞争秩序的暗流,因员工跳槽行为而侵犯他人商业秘密的现象时有发生,由此引发了企业与劳动者以及第三人之间的纠纷不断。因此,众多的专家学者、企业等社会各界人士开始密切关注商业秘密的保护制度。分析国内对人才流动过程中商业秘密保护的研究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在商业秘密的基础理论方面,学界对商业秘密的定义及法律属性的认识不一致;第二,在侵权行为方面,并未深入分析企业内部原因所造成的情形;第三,在法律保护措施方面,雇员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预防机制有待研究,无论是签订保密协议还是竞业禁止协议,都存在一些争议性的问题;此外,有关立法对第三人侵犯商业秘密的情况缺乏系统规定;商业秘密权利人的救济措施不够完善,在侵权行为认定后,侵权人是否应承担惩罚性损害赔偿的问题也存在争议。企业、劳动者、第三人的合法利益以及社会的公共利益都是人才流动中企业商业秘密保护所涉及的,商业秘密保护的立法制度不但影响到商业秘密权人的财产利益和竞争地位,而且也涉及社会信息的流通和共享、市场交易的稳定以及市场竞争的公平等问题。因此应当以商业秘密保护的本质为基础,从维护个人权利和保障社会公共利益角度出发,争取兼顾各方权益。既要保护好商业秘密,更要维护正常的竞争秩序、鼓励企业科研创新,同时避免对劳动者自由择业权的限制,在现有法律理论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我国人才流动中企业商业秘密法律保护制度。本文主要内容如下:第一,关于商业秘密的基础理论。主要对商业秘密的概念、构成要件、法律属性等相关理论进行分析,解决对商业秘密的界定问题。第二,关于人才流动与商业秘密保护的冲突问题。阐述两者的基本矛盾和问题,并结合我国当今社会现状所存在的人才流动过程中所存在的侵权行为以及我国当前立法及企业现有的制度保护进行深入分析。第三,解释保护商业秘密的理论基础和存在的不足,主要对竞业禁止制度进行分析。第四,针对人才流动中如何完善商业秘密的保护问题。分别从国家立法角度和企业角度出发,对我国人才自由流动中的商业秘密保护之立法完善及企业在管理制度上的改进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