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隔震结构是在基础与上部结构之间设置隔震层,从而降低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依据目前的抗震设计规范,隔震结构的抗震设计目标仍为“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隔震结构是在基础与上部结构之间设置隔震层,从而降低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依据目前的抗震设计规范,隔震结构的抗震设计目标仍为“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实际上,隔震结构应有更高的抗震性能,但以目前的设计方法还无法确定,而且,判定隔震结构是否达到抗震设计目标,是考虑上部结构和隔震支座是否满足相应的确定性指标,由于地震动和结构参数的随机性,用确定性指标的判定方法尚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本文从概率角度出发,运用概率统计的方法,分析隔震结构的抗震可靠度。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建立隔震结构在不同地震水准下的功能函数,给出了隔震结构的近似抗震可靠度计算方法。(2)对两个实际的隔震工程,建立三维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求得隔震结构的各地震响应参数,通过假设检验和参数估计,统计出隔震结构动力响应的概率分布规律和相应的概率参数。(3)收集隔震支座的力学性能实验数据,并结合数值模拟,统计得到我国隔震支座的极限力学性能的概率分布规律和相应的概率参数。(4)综合考虑隔震支座和上部结构失效,给定隔震结构的失效模式,采用结构可靠度的近似计算方法,得到隔震体系在不同抗震设防目标下的可靠度。通过以上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隔震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包括上部结构的最大层位移角、最大层加速度、隔震支座的最大剪应变、最大压应力,均为对数正态分布;(2)我国的橡胶隔震支座产品的极限剪应变和极限压应力满足对数正态分布,极限限剪应变的均值为390%,极限压应力的均值为28Mpa;(3)按目前抗震规范设计的隔震结构,在设计基准期内可满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要求,也可满足“中震不坏,大震可修,极大震不倒”的要求。
其他文献
地震灾害自古以来就是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具有极强的随机性、不可预测性和大范围波及性,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社会发展。近年来频发的强烈地震造成建筑结构大
预制混凝土夹心墙符合建筑节能和住宅产业化的要求,在中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预制混凝土保温夹芯墙结构系统作为完整的预制建筑承重与围护构件,由外叶墙(维护作用)、保温层
半刚性节点单层网壳具有施工速度快,受力性能好,外形美观等优点,近些年来成为许多学者重点研究的对象,然而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的研究均集中在半刚性节点网壳的静力稳定性方面,
纳米硅溶胶是溶胶粒径为纳米级的胶体溶液,具有比表面积大、高分散度、高吸附性等优点,其广泛运用于纤维、纺织、橡胶、涂料、陶瓷等行业中,但将纳米硅溶胶用做土壤固化剂的
随着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现代建筑趋向于高、轻、细、柔,风荷载逐渐成为控制结构设计的主要因素,等效静力风荷载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顺风向等效静力风荷载研究进行的比较早,
钢管混凝土结构作为一种新的结构形式,由于其独特的性能优点,使得其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本文对钢管混凝土节点以及框架结构体系的抗连续性倒
网壳具有优美的建筑造型,不论在建筑平面、立面或型体都能给设计师以充分的创造自由。薄壳与网架结构不能实现的形态,网壳结构几乎都可以实现。这种结构形式既能表现静态美,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二阶效应的基本规律和考虑二阶效应方法的认识对工程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虽然近年来各国学术界对结构中二阶效应的规律和考虑二阶效应的实用设计方法取
冷弯薄壁型钢构件组成的结构具有强度高、自重轻、形式灵活、良好的抗震性能、施工安装简便、建设周期短等优点,在国外已广泛用于低层住宅和别墅,并形成了工业化生产。节点是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初美、日等国家的学者根据近年来的震害调查提出的抗震设计思想,现已成为21世纪各国抗震设计规范修订的主流方向。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