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调查食管癌术后接受免疫肠内营养支持患者肠道不耐受的发生现状,分析患者发生肠道不耐受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方法,连续选取辽宁省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自2019年10月~2020年12月收治,并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189例食管癌术后接受免疫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1)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人口学资料及疾病相关资料)、(2)患者主观整体评定量表、(3)医院
【基金项目】
:
省自然科学基金(No.2018055022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调查食管癌术后接受免疫肠内营养支持患者肠道不耐受的发生现状,分析患者发生肠道不耐受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方法,连续选取辽宁省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自2019年10月~2020年12月收治,并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189例食管癌术后接受免疫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1)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人口学资料及疾病相关资料)、(2)患者主观整体评定量表、(3)医院焦虑抑郁量表、(4)六分钟步行试验对食管癌术后接受免疫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进行调查;同时收集患者免疫肠内营养治疗实施情况及肠道不耐受发生情况。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并录入管理,应用SPSS 25.0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构成比;计量资料满足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非正态分布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进行统计学描述;采用Spearman进行相关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包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卡方检验、秩和检验)和多因素分析法(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发生肠道不耐受的因素。结果:1、食管癌术后免疫肠内营养支持患者发生肠道不耐受的现患率为65.5%,其中伴有肠道不耐受症状的患者116例(65.5%);发生免疫肠内营养支持暂停的患者27例(23.3%);未达到目标喂养量的患者61例(52.6%)。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是否放化疗、术前是否进行营养支持;不同年龄、性别、术前营养状况、免疫肠内营养治疗实施情况(包括供给方式、输注方式、输注速度及输注总量)、术后焦虑程度、术后抑郁程度、术后运动能力的食管癌术后免疫肠内营养支持患者肠道不耐受的发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术前是否进行营养支持、供给方式、输注方式、输注速度、输注总量、术后焦虑程度、术后运动能力进入回归方程(P<0.05)。4、肠道不耐受主要症状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是否采用恒温加热器对免疫肠内营养制剂进行加温对患者肠道不耐受症状中腹泻、腹胀的发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加温位置对患者肠道不耐受症状中腹胀的发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喂养途径对患者肠道不耐受症状中恶心呕吐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肠道不耐受主要症状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免疫肠内营养治疗实施情况(输注速度及输注总量)与肠道不耐受症状中腹泻、腹胀及恶心呕吐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r=0.217-0.641,P<0.05);术后焦虑、抑郁水平与肠道不耐受症状中腹泻、腹胀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r=0.244-0.481,P<0.05);术后抑郁水平与肠道不耐受症状中恶心呕吐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r=0.244,P<0.05);术后运动能力与肠道不耐受症状中腹泻、腹胀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关系(r=-0.362--0.460,P<0.05)。结论:1、食管癌术后接受免疫肠内营养支持患者肠道不耐受的现患率水平偏高,以伴有肠道不耐受症状(腹泻、腹胀及恶心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2、本研究提示,食管癌术后免疫肠内营养支持患者发生肠道不耐受的可能影响因素为年龄、术前是否进行营养支持、供给方式、输注方式、输注速度、输注总量、术后焦虑程度及术后运动能力。
其他文献
目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治疗不仅会给患者带来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体验,也会使其获得不同程度的创伤后成长。因此,本研究将对MHD患者的创伤后成长的现状进行描述;探索MHD患者社会支持、压力感知和应对能力与创伤后成长的关系,并进一步探索MHD患者压力感知和应对能力在社会支持与创伤后成长之间的作用,以期为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创伤后成长水平,开展整
传统园林在追求"师法自然"的过程中,通过将人力创造的山水、植物等自然之景与亭台楼阁等各种合宜的建筑相结合,运用三维或四维流动空间设计,转换视角并改变高低来达到移步异景的效果,使游客在有限的空间中跟随游园的动线去体验与观赏一副连续的画卷。传统园林从自然中来并再现自然山水之美的空间意境,不是仅靠"画境""诗境"表达,同时还结合了园林空间的实际需求,并总结游客出入园林活动所需的空间类型,而这种空间
目的: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为最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广泛分布,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及时发现结核患者并进行恰当的治疗,能降低疾病对个人健康的影响,减少疾病的传播,对疾病的预防工作产生巨大的积极作用。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直接影响结核病的报告率,从而影响疾病传播和患者管理,是控制结核发病的基础。常用的传统实验室诊断方法有手工涂片染色镜检(手工涂片)
目的:建立护士子宫内膜息肉个体化预警模型方程式,并进一步建立Nomogram可视化预警模型。通过Nomogram可视化预警模型对每一个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量化评分,得到疾病预测发生率。本研究旨在甄别高风险护士群体,提高护士自我预防,为护理管理者制订精准干预对策提供指导。方法:1.对连续七年在职护理人员体检数据,问卷调查信息进行提取,分析子宫内膜息肉发病趋势。2.单因素分析护士子宫内膜息肉发生有统
目的:本研究旨在引入濒死及死亡质量问卷并进行信效度检验。应用中文版问卷调查基于护士视角的终末期癌症患者死亡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高癌症患者的死亡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分为问卷的汉化、问卷的评价及应用三个部分。(1)参照改良的Brislin模型对问卷进行翻译与回译、跨文化调试、源问卷研制团队审核等步骤形成中文版问卷。(2)便利选取沈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
目的:本研究将interRAI家庭照护评估工具(interRAI HC)应用于我国老年出院患者中,描述我国老年患者在出院回归家庭或社区时现存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及照护需求,分析其影响因素,初步验证该工具在我国老年出院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为该工具在我国老年出院患者中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1.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抽取沈阳市某两所三级甲等医院的老年出院患者216例,在患者出院前24小时内使用interR
目的:评估辽西北地区(阜新、朝阳、铁岭)高血压患者知识、信念、行为及生活质量现状;构建基于“互联网+”的辽西北地区高血压患者综合干预方案;按已构建的干预方案对辽西北地区高血压人群实施干预,评价干预效果。方法:采用高血压患者知识调查问卷、治疗态度及信念评价量表、治疗依从性量表、生活质量量表评估高血压患者知识、信念、行为和生活质量现状;通过查阅指南及专家咨询构建集饮食、运动、用药、心理指导与血压监测为
目的:本研究调查沈阳市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和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后简称三甲和二甲综合医院)磁性水平现状并探索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可为沈阳市未来建立磁性护士执业环境、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及护理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沈阳市三甲和二甲综合医院的护士进行调查。研究工具包括中文版医院磁性要素量表和一般资料调查表。采用SPSS 25.0软件对三甲和二甲综合医院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
目的:探究临床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留置胃管的最佳更换时间,探究不同留置时间胃管内菌群种类、数量及抗生素耐药情况。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293例,采用区组随机化方法,按照计算机程序设定将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按照1:1:1分为7天组、14天组、21天组。胃管达到预期留置时间后,拔出胃管,模拟通过胃管给奶抽取1ml生理盐水冲
目的:本研究针对宫颈癌患者展开调查,了解宫颈癌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心理弹性及创伤后成长水平的现状,分析自我感受负担、心理弹性及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并探讨三者间的关系,为以后开展心理辅导干预提供参考的依据,促进宫颈癌患者更好、更快地回归正常生活。方法:本研究为描述性研究。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抽取沈阳市某三甲医院妇科病房的患者275名,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心理弹性量表以及创伤后成长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