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意象”与“新的诗”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y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意象是诗中用来表情达意的关键元素。诗人选取的意象不同,以及组合意象的方式不同,意象就会在诗中表现出不同的意蕴,使诗歌呈现出不同的美感形态。“五四”以后的诗之所以称为“新诗”,与诗中使用了“新的意象”有很大关系。新诗的意象有的是从古典文学中改造过来的,有的是从西方文学中移植过来的,有的是从现代生活中萃取出来的,还有的是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而新生出来的。这些意象可淋漓尽致地再现现实,生活化气息浓,平民化特征明显,有助于激励和启迪民众,承载着作者与读者的互动与沟通。再则,现代人理解新诗也往往是从意象切入的,大部分读者是通过意象来破译新诗的语言艺术、结构特点和其他艺术特色及诗歌成就的。所以,用“新的意象”创作的诗也可以成为“新的诗”;对新诗进行审美鉴别,意象是个关键环节;从意象的角度审视新诗,研究意象对于现代新诗诗美的建构,尤其是研究意象与诗歌主题的关系、意象与诗歌美感形态的关系、意象与诗歌流派的联系等,这是一个颇有价值的话题。“新诗”之“新”在诗歌形式上的表现是“自由体”形式,这种自由的诗歌体式和意象的关系是:意象在诗中的数量、意象的排列顺序、意象的音韵要求等方面享有充分的自由度。“新诗”之“新”在诗歌语言上表现为:组织意象的语言口语性强,主要使用生活语言,适合现代交际之用,具有对话机制,语言含有“潜台词”,能生成一种戏剧化场景,另外,夹杂着一些文言词汇和外国语词汇,注重修辞效果。“新诗”之“新”在诗歌主题上的表现,可主要概括为如下七种思想意识:求新意识、世界意识、宇宙意识、共享意识、城市意识、科学意识、和谐意识,这七种意识都可从意象中看出来。诗歌归根结底要给人以美感享受,意象不同,也就表现出了不同形态的美感,这是“新诗”之“新”在诗之总体感觉上的体现。譬如说,郭沫若擅于表现豪壮、崇高的情态,他诗中的意象就表现出了一种“力”的美;闻一多、徐志摩主张含蓄、温和地表现主体的内心世界,他们这一派诗人就用意象表现了一种“优美”;李金发喜欢用象征主义的方法来作诗,他所代表的中国初期象征诗派就用意象表现了社会的庸俗、黑暗,表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表现了人在追求美、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所必然伴随的悲剧性,所以给读者最深的印象是诗中那些意象大都具有“悲剧性”意向;戴望舒的诗歌典型地表达了现代人的精神困境,表现了人在城市文化中的压抑和寻觅知音时的寂寞与孤独,所以诗中意象集中地表现了诗人的“悒郁”情绪。诗歌要成为“新”的诗,成为“美”的诗,需要诗人对意象进行揣摩与锤炼。作为读者,审视诗歌主题、欣赏诗歌艺术形式、探讨诗歌的美感形态,也有必要研究诗中的意象。本文从意象的角度来研究“五四”以后的诗歌,也许会推动新诗研究的深入。
其他文献
目的:对大学生村官工作满意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以了解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状况,发现满意度高的大学生村官与满意度低的大学生村官之间的心理差异,为以后的大学生村官的
本刊是由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大学法律方法论研究中心”主办、陈金钊、谢晖教授主持的定期连续出版物。自2002年创办以来,已推出13卷。2007年,本刊入选CSSI
中小学校内田径队作为中小学竞技体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然成为目前打造学校品牌、促进体育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就目前舟山市中小学来看,大部分学校都组建了规模大小不一
21世纪的汉语文坛寂寞与喧嚣并存,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学有被边缘化之趋势,但值得关注的是在此过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文学进行了一次对接,产生了一种新型的文学样式——网
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国际分工体系也逐步完善。在此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更好的专注于其自身的核心业务,纷纷选择将那些非核心的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收入水平逐步提高,四川省巴中市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逐年增加,实现了从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向全社会普及,基本实现了全民医保。
听力理解能力薄弱、对阅读理解文章的谋篇布局理解不足、人文知识匮乏等是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八级考试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对独立学院高级英语教学现状做反思性分析,从
家庭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基本环境,也是儿童接受教育的最初场所,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近年来,由于离婚率的不断增加,原有的家庭结构遭到破坏,家庭教育功能
目的:高水平的竞技体育运动员在持续时间较长的大强度、大运动量的极限或亚极限的力竭训练后可引起心肌细胞损伤,心脏功能下降,同时伴随体内钾、钙、钠、镁等元素的丢失,进而
人生就像一次旅行,起点是出生,终点是死亡,出生与死亡之间的路程便是人生。死亡是人生的一个构成性因素,是生命的最终归宿,是人类的一种情感知识,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