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再燃降低NO排放的三维数值模拟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haha_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粉燃烧过程释放的NOx是主要大气污染物之一,为解决锅炉NOx排放带来的污染问题,研究出了许多诸如空气分级、燃料再燃等NOx控制方法。其中天然气再燃是一种在炉内再燃区喷入再燃燃料天然气以还原生成的NOx的技术,具有投资小、运行费用低、还原效果好等优点。随着国内外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采用天然气再燃降低锅炉NOx排放会具有越来越大的工程应用价值。 本文对煤粉燃烧产生NOx污染物的原理及控制技术进行了概述,针对天然气再燃技术做了重点介绍,此外,对模拟燃烧过程的各种相关模型做了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对燃煤锅炉的天然气再燃过程进行了系统的三维数值模拟,以我国典型的四角切圆煤粉锅炉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煤粉扩散燃烧和污染物NOx生成一还原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模拟其燃烧过程,促进了再燃低NOx技术应用的推广。 通过对锅炉的无再燃工况和天然气再燃工况进行模拟,得到其炉内燃烧特性曲线,说明采用天然气再燃技术的必要性,探讨再燃技术中的关键参数对NOx排放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本文的研究对象,综合考虑脱氮效率和锅炉燃烧效率,其最佳再燃区长度为800mm;再燃区过量空气系数为0.9,主燃区过量空气系数为1.1;最佳的再燃燃料投入位置为800mm;再燃燃料比例为10%~15%。 将天然气再燃燃烧分别与常规燃烧、煤粉再燃燃烧和空气分级燃烧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与常规燃烧相比,采用天然气再燃技术可以有效降低锅炉NOx的排放量;与空气分级燃烧技术相比,再燃技术的减排效果明显优于空气分级技术;而在再燃技术中,再燃燃料的选择对降低NOx排放的效果也不相同,采用天然气作为再燃燃料可以更有效降低NOx的浓度。 本文通过数值模拟,系统的研究了影响燃烧的关键因素对天然气再燃降低NOx排放的影响,并通过比较,说明采用天然气再燃技术的有效性,为该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司徒雷登在一个相当特殊的时期中,担任美国驻华大使这个角色,他关于中美关系的思想毫无疑问的会对当时的局势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总结他的思想,需要对司徒雷登本身的经历和他个人的著作进行仔细的解读。  司徒雷登在中国出生,并且在中国生活长达几十年。他在成年后返回中国,最开始进行基督教传教工作,后来又从事教育事业,并创办了在当时非常有名的燕京大学,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在这段时间中,司徒雷登在中国接触到了各个
学位
文章以唐宋变革时期文人士大夫狎妓之风作为研究对象,认为古代狎妓风气随着娼妓制度的确立亦随之开启,唐以前,狎妓之风在帝王、诸侯、豪门贵族较为兴盛;唐以后,文人士大夫成为了狎妓的主角,唐宋时代歌妓足迹几乎渗透到了文人士大夫的整个生活领域,狎昵歌妓亦成为文人社会生活中最为流行的一种娱乐方式,并一直延续至清代。  全文共分引言、隋唐社会转型与士大夫狎妓之风的开启、唐代官私妓的来源与文化养成、社会变革下的唐
学位
民国时期在浙东三门湾进行了两次较大的开发活动即:1920年前后北洋政府特许华侨开辟三门湾模范自治农垦区域和30年代前后上海总商会获准开辟三门湾商埠。历史上,地处浙东沿海的三门湾,一直不为人注目,直到1899年,意大利企图租借三门湾而开始为世人所关注。进入民国之后,以南洋华侨与浙江旅沪商人为代表的爱国志士先后发起两次开发活动。在第一次开发活动中,面对军阀混战、纷扰不已的现实,在当时风起云涌的地方自治
学位
宁波位于我国海岸线中段,浙江宁绍平原东端,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港口城市。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宁波港被迫开辟为通商口岸,并于1844年1月1日正式对外开埠通商。宁波港从此走向了一条跌右起伏、坎坷的近代之路。本文以1844至1949年的宁波港贸易状况为研究对象,近代宁波港口腹地演变为考察中心,以时间为顺序,通过对近代宁波港贸易发展的脉络进行考察,揭示出港口腹地的范围大小以及腹地经济的繁荣程度
学位
文章为人物专题研究,研究对象为浙东文化名人之一的陈训正。全文力图对陈训正作一个较为完整的剖析,通过他在政治、教育、修志方面的实践以及相关的文学作品来研究他的思想。弥补对陈训正研究的缺失。  全文除引言外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陈训正的家世生平。包括两大主要内容:一是陈训正的生平经历:二是对他两位堂兄弟陈布雷以及陈训慈生平经历的介绍。通过其介绍让众人对陈氏三兄弟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第二部分论
学位
汉唐时期河南地区的农业在先秦奠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首先是农业生产发展的技术基础已经具备,铁农具铸造技术、水利建设技术、土地开发技术,这三者奠定了农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再者,河南地区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林业、渔业为副的构架,已经初具规模。在这样的情景下,汉唐河南地区的农业生产能持续不断地向前发展。  汉唐时期河南地区的气候,大致是由汉代偏冷,至魏晋南北朝更冷,然至隋唐时期又稍稍回暖,气候呈
学位
汉末的世家大族已经成长为一个有能力左右时局的社会阶层,袁氏家族以经学起家,四世五公,形成独特的家族文化,随着与王权的结合而逐步实现其政治化及军事化过程。袁氏家族的顺势而立及在汉末军阀乱战及政权争夺中显现的强大号召力,都可以从侧面看出汉末世家大族在政治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及其社会影响力。  以镇压东汉末年的黄巾大起义为契机,以袁绍为代表的世家大族迅速崛起并成为割据一方的军事力量。但在军阀鼎立,群雄逐鹿,
生态博物馆作为上世纪七十年代国际新博物馆运动的产物,其理念自1980年代中期引入我国后,经过约十年的理论探索,开始了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实践。自1998年首个生态博物馆在贵州省六枝特区梭戛乡“长角苗”社区建成开馆之后,又先后在贵州镇山、隆里和堂安等地分别建立了代表布依族、汉族和侗族文化的生态博物馆,组成了中国第一代生态博物馆群。  本文的内容主要包括对生态博物馆产生的时代背景、生态博物馆概念的提出
植物叶具有不同的性状特征,如分化的叶形态、气孔性状和叶脉密度等,这是对不同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目前,在区域尺度上,对不同物种和同一物种叶形态性状、气孔性状及叶脉性状的变异格局及其特点报道广泛,但在我国北方地区,以环境因子为基础的叶形态性状、气孔性状及叶脉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仍有待认识。论文以我国北方沿北纬40o分布的215种植物叶为材料,分析了沿环境因子递变,叶形态性状、气孔性状和细脉密度之间的相关
学位
城镇化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促进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必经之路,经过近50年的城镇化建设,我国目前已有约60%的人口生活在城市中。但是由于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滞后,我国在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规划不合理、城市规模盲目扩张等问题,城市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各种生态环境问题如城市区域水资源缺乏、雨水资源流失、径流污染增加、城市内涝灾害频发等城市水生态问题严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