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水资源短缺和城市大气污染严重以及人们对城市园林绿化要求日益提高等压力下,节水型园林概念应运而生,而对于园林绿化中的基本要素园林植物的抗旱性的要求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也成为世界各国园林工作者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对4种观赏性较强的园林植物在水分胁迫环境下的多种生理生化指标做了研究和分析,为今后我国节水型园林植物提供可参考的理论依据,得出的研究结果如下:1随水分胁迫程度的加强,引起各供试品种叶片相对含水量的下降,其中珍珠梅下降幅度最大,其次是雪柳和榆叶梅,紫丁香最小,尤其是在最后一次取样时,珍珠梅叶片相对含水量急剧下降,说明珍珠梅保持调节水分的能力较差,特别到水分胁迫的后期含水量急剧下降,这可能与珍珠梅不能在重度干旱胁迫下保持水分有关,也就是说珍珠梅不能忍受长期的干旱胁迫;雪柳和榆叶梅在受到严重干旱胁迫时能够通过自身的调节机制,如关闭气孔、降低代谢等来抵御干旱胁迫,以便保持自身的相对含水量,其抗旱能力较强,其中紫丁香的这种调节、保持水分的能力最强。2水分饱和亏的变化与相对含水量变化相反,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4种园林植物的水分饱和亏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均呈上升的趋势,其中紫丁香上升极为缓慢,而珍珠梅上升剧烈,雪柳和榆叶梅介于中间。这一变化趋势与叶片相对含水量的变化成反比关系。从水分饱和亏缺的量上相比,紫丁香显著低于其它3种植物,不难看出,在同等水分条件下4种植物中紫丁香的水分亏缺最小,保持水分和忍耐干旱的能力强于其它三个品种,雪柳和榆叶梅次之,珍珠梅最差。3叶片保水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植株抗旱能力,叶片保水力值越大,离体叶片失水速率越慢,说明保持水分的能力越强,即抗旱性越强,反之,则弱。所以由试验结果可知,珍珠梅抗旱性最差,紫丁香抗旱性最好,抗旱性从强到弱依次排列为紫丁香>雪柳>榆叶梅>珍珠梅。4树种不同,叶水势对干旱胁迫的程度,胁迫的时间响应各不相同,说明不同的树种对自身的叶水势具有不同的调节方式,以适应不同程度的水分胁迫。5轻度胁迫下各树种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多数没有表现出显著的下降趋势,可以作为树种对胁迫敏感的鉴定指标。各树种在重度水分胁迫下chla和chlb的含量迅速下降,抗旱性越强的树种,随水分胁迫程度加深,叶绿素含量降低的幅度越小6单以MDA含量的变化为指标来看四种园林植物抗旱性强弱顺序为:紫丁香>雪柳>榆叶梅>珍珠梅。这与综合判断的结果相同说明,MDA可以作为判断植物抗旱性强弱的一种指标。7保护酶方面,各树种的SOD活性在水分胁迫下基本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规律,各树种SOD酶活性上升下降的幅度不同,这可能与树种对干旱的耐受性强弱有关。在轻度水分胁迫下,各树种的POD活性上升,随着水分胁迫加剧,各树种的POD活性有不同程度的下降。8各树种脯氨酸含量在水分胁迫下变化不一,总的趋势为轻度胁迫和中度胁迫下上升,重度胁迫下降。重度水分胁迫下各树种脯氨酸含量均有大幅度下降,说明在重度水分胁迫下脯氨酸已经不能作为渗透保护物质了。9各树种可溶性糖含量上升下降的幅度不同,这一规律与树种本身的调节机制有关。各树种在水分胁迫下可溶性糖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表明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的确是水分亏缺时的保护性反应之一,可以作为树种抗旱性的生理指标之一。10用隶属函数法对多个评价指标对各树种的抗旱性和生理适应性进行评价,四种园林植物抗旱能力从高到低的排序为:紫丁香>雪柳>榆叶梅>珍珠梅,这个试验结果与各个树种的对干旱的生理反应与适应能力以及水分状况是基本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