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隙政府理论视角下的乡镇便民服务大厅建设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Tang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进程的不断加速,各级政府都致力于创新政府的公共服务方式,以便为公民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乡镇政府作为最低层级的政府单元,直接服务于广大民众,在新的经济社会形势下,改进政府公共服务方式、建立完善的基层政务服务体系,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十分凸显。因此,便民服务大厅在各地区的乡镇纷纷建立,成为基层政府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实现善治的重要载体。本文即是以H省C镇的便民服务大厅个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质性研究方法,与便民服务大厅的管理人员、工作人员以及个别服务对象进行深度访谈,在无缝隙政府理论的视角下结合自己的实地调查,分析便民服务大厅的运行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本文研究主要包括以下的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这是本文的源起部分,首先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国内外的研究情况,接着说明了本文研究个案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描述了本文的写作思路、主要的研究方法以及文章的创新点与不足。第二部分的内容是基本概念界定和理论工具阐释。首先是阐释了乡镇政府和便民服务大厅的具体涵义。其次是本文研究的理论视角,乡镇便民服务大厅作为政府的一种公共服务创新形式并不是无本之木,其产生和发展有特定的理论依据。本文主要是把便民服务大厅的建设置于无缝隙政府理论的研究视角下,在具体阐释无缝隙政府理论基本内涵和重要原则的基础上,分析无缝隙政府理论与乡镇便民服务大厅的关系,进而指导下文的展开。第三部分的内容是C镇便民服务大厅的建设背景和运行机制。这部分一方面从国家与省、县市和乡镇三个层面介绍了该镇便民服务大厅建设的背景,国家和省宏观政策的支持与鼓励、县市行政服务中心的指导与经验借鉴、乡镇政府的重要作用及公共服务的现状,使C镇便民服务大厅具有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另一方面又描述了C镇便民服务大厅的运行机制,按照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以及一次性告知制的要求进行公共服务,改进了公共服务方式。第四部分的内容是在无缝隙政府理论视角下指出C镇便民服务大厅主要从服务理念、组织体系和工作流程三个方面进行创新,这相较于传统的政务服务形式有很大不同。因此,便民服务大厅在乡镇政务服务中取得了很大成效,它实现了乡镇政府公共服务方式的创新,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完善了政府工作制度,提高了公共服务的质量;初步建立了“一网式”的三级政务服务网络平台,有利于电子政务发展;同时也推进了行政改革,顺应了公共机构改革趋势。第五部分的内容是通过笔者的实地调查和质性访谈,发现便民服务大厅建设中存在组织内部的管理缝隙与组织对外的服务缝隙问题,并探讨这些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笔者主要是从理念、技术和制度三个层面分析导致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所在。理念上是由于服务意识不足与对便民服务大厅的认识不到位;技术上是由于政务网络平台的不完善和人员技能培训缺乏;制度方面是由于法律定位、财政保障不明确,管理体制不合理,监督软化、考核形式化。第六部分的内容是针对问题的分析提出可行的政策建议。这一部分是为了解决便民服务大厅建设中的各种问题,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改进意见。在理念层面,要求提高便民服务大厅相关人员的服务意识以及纠正对便民服务大厅建设的认识偏差;在技术层面,从网络平台和人员技能两方面着手,加强政务网络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对工作人员的技能培训;在制度层面,包括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和财政保障制度,构建上下联动、左右互动的管理体制,构建立体化的监督体制和完善的考核制度。第七部分的内容是结语。这一部分主要在于对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结论作一个简单的概括和升华。
其他文献
九年一贯制学校是指小学、初中联合在同一间学校管理的学制模式.它是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后的产物。九年一贯制学校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减少学校管理人员,提高管理效率,减少运行成本,有
<正> 小儿腹泻采用推拿治疗,简单易学,疗效好.无痛苦,小儿容易接受.具体操作方法如下,(一)运八卦:用拇指或食、中指面沿患儿内劳宫穴周围反复推运一分钟.(二)补脾土:用拇指边
佛山市南海外国语学校  “百善孝为先,仁孝德之本”。仁孝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体现,是幸福家庭的道德基础。仁孝、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能发挥寓教于景、寓教于乐、润物无声的作用。  一、推崇仁爱精神,培养学生高尚品格和使命意识  我校推行“新六艺”教育,而在德育工作中推行的“仁孝”教育,首先是指“仁爱”教育,即从爱父母开始,既而爱身边的人,爱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再升华到热爱
教师专业发展亦称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依托组织,通过终生专业训练,学习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位优秀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也就是一个教师从“教书匠”成长为“教育者”的专业发展过程。教师专业发展在本质上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