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C膜材料的双轴拉伸试验研究及其工程应用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er0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膜结构建筑的日益增多,膜材料已成为继砖石、木材、钢材、混凝土和玻璃之后的第六大建筑材料。本文从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出发,对PVC膜材料在双轴拉伸作用下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 鉴于目前国内精密的双轴拉伸设备较少,因此关于膜材料在双轴拉伸作用下性能的研究相对缺乏。上海大学力学实验中心引进了德国Zwick公司制造的Zwick/Roell-Z010双轴拉伸设备,为木文试验的开展进行提供了条件。 首先进行了PVC膜材料的单轴拉伸试验,为双轴试验提供了所需的应力水平强度等参数。为了掌握膜材料在双轴拉伸作用下的力学性能,本文对试件形式、加载方案和数据采集方法进行了设计,并对两种PVC膜材料进行了7种应力比下的双轴拉伸试验,研究了不同应力比对PVC膜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本次试验为进行PVC膜材料在双轴拉伸作用下力学性能的理论分析获取了大量试验数据。 在双轴拉伸作用下,PVC膜材料具有明显的非线性、正交异性和非弹性的性能:通过对滞回曲线的研究,得到了膜材料的变形特性及卸载特性;为了模拟试验研究中整个应力-应变的反应过程,建立了膜材料在双轴拉伸作用下应力-应变的新模型,即考虑经纬向应力比的R-σ-ε方程;研究了膜材料在双轴拉伸作用下的弹性模量,提出了分别考虑找形阶段和受力阶段的两阶段双模量模型,并与现有模型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此模型的有效性;推导了双轴拉伸作用下经纬向应变之间的关系(泊松比),结合试验所得的变形特性,就经纬向应力比R≤0.5时,经向弹性模量为负这一现象作了分析说明。 膜结构建筑在大气环境中受阳光、温度、水汽等因素的影响,将产生老化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本文设计了室内人工老化试验,提出了模量修正系数,导出了以紫外光辐射能为变量的人工老化与自然老化试验之间的相关方程,使得能以人工老化的结果预测自然老化的结果。 结合本文上述试验和研究所得的一些相关的PVC膜材料的力学参数,使用PVC膜材料对上海火车站风雨篷进行了试设计。在用Ansys进行膜结构设计时,详细说明在找形设计阶段和荷载设计阶段的具体步骤,对于选取不同参数所得结果,予以分析对比。
其他文献
桩-土-结构相互作用一直是结构工程和岩土工程界的热门话题,以往有关结构抗震分析的研究大多数是建立在刚性地基假定之上的,但实际工程表明,土-结构的动力相互作用对计算建筑
在普通水泥混凝土无法满足高等级公路高强度,高耐磨的前提要求下,本文通过掺入自制的耐磨增强剂,理选择减水剂的品种及其掺量,配制出主要应用于高等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高强耐
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适用于解决岩土工程中有较多不连续界面的力学问题,如节理岩体工程稳定性分析。本论文回顾了工程计算中非连续介质力学数值方法的发展历史,以及DDA方
离散单元法(Discrete Element Method,DEM)是主要模拟非连续介质力学行为的数值分析方法。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将研究区域划分成离散的、独立运动的单元,单元间允许发生相对运
近年来,我国各地修建了不少连续刚构桥。然而,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由于设计、施工等方面的原因,不少连续刚构桥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害,特别是跨中合龙段的部分。笔者针对连续刚构桥
无桥台斜腿刚架桥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桥型,它具有桥型结构合理,受力性能好,跨越能力大,适应性强,造型简洁美观,造价比较低廉等优点,因此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混凝土是由水泥砂浆基体与粗集料组成的非均质复合材料。凭借其原材料就地取材方便,成本较低等优势,广泛应用于各种民用建筑及军事设施。这些混凝土结构在其使用过程中既要承
活性粉末混凝土(Reactive Powder Concrete,简称RPC)是一种新型超高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它具有超高的力学性能,优异的耐久性,较低的收缩和徐变性能。将活性粉末混凝土代替普通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研究中,塑性铰的研究一直为各国学者所关注。塑性铰的产生虽然提高了结构的延性和耗能能力,但在塑性铰发生区域内,钢筋进入屈服阶段时,混凝土已发生局部
采用叠层橡胶支座的基础隔震结构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隔震技术,基础隔震结构在结构试验和工程实践中均表现出了良好的抗震性能,并引起了学术界和工程界的广泛关注与深入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