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电机进给系统机电耦合特性仿真分析及应用

来源 :河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duo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给伺服系统是数控机床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数控系统中精密的位置跟踪与定位系统,其运动精度和定位精度直接影响最终的加工精度和加工质量,直线电机进给伺服系统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并且能够实现高速进给,故广泛应用在各类高速高精密进给场合。由于直线电机进给系统取消了中间传动环节,推力谐波和切削力等外部干扰直接作用于电机动子上,对外部扰动更加敏感,同时直线电机的推力波动等非线性因素直接影响其运动精度。直线电机进给系统是一个典型的复杂机电系统,输出的进给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不仅会影响机械系统的动态特性,也会影响伺服系统的动态特性,而伺服输出力特性的变化作用到机械环节,又会影响机械系统的动态特性。本文以直线电机进给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其机电耦合模型建立、特性仿真分析及实验进行研究,取得如下成果:(1)在分析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结构及工作原理基础上,采用拉格朗日麦克斯韦方程及能量守恒建立直线电机进给伺服进给系统刚柔-机电耦合数学模型;(2)采用ADAMS建立直线电机进给伺服系统机械结构刚体模型,然后通过有限元分析ANSYS生成关键部件的模态中性文件,将模态中性文件导入刚体模型且替换部分相应刚体部件,并考虑了关键部件的弹性变形、工作台结合面参数等非线性因素,建立了直线电机进给系统机械结构刚柔耦合模型;(3)在分析直线电机控制原理基础上,采用MATLAB/Simulink工具箱建立控制仿真模型,并采用非线性自适应遗传算法对三环PID控制参数进行优化;(4)运用ADAMS/Controls模块与MATLAB/Simulink构建了直线电机进给系统刚柔-机电耦合仿真模型,并对其控制参数影响直线电机进给伺服系统运动精度的规律进行仿真分析;另外采用非线性自适应遗传算法对该刚柔-机电耦合仿真模型的控制参数进行优化,对比分析了三种情况下(未优化、优化电机控制系统控制参数、优化刚柔-机电耦合模型的控制参数)阶跃响应和正弦响应,发现采用非线性自适应遗传算法对刚柔机电耦合模型控制参数进行优化后,系统控制效果更好,且系统的稳定时间较短、超调量也最低,同时正弦信号响应曲线峰值无超调,响应速度也较快。(5)实验研究了不同工作台负载对直线电机进给系统动态位移响应的影响以及不同进给速度下工作台的俯仰振动和扭摆振动,结合直线电机进给伺服系统机电耦合模型的仿真结果对模型有效性进行验证。本文建立的直线电机进给系统刚柔-机电耦合模型为研究其机电耦合机理,同时为高速高精密进给运动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阀门作为一种压力管道元件,被广泛的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随着CAE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数值模拟计算的方式代替传统的经验公式与工程试验,大大提高了研发效率,节约了大量的研发成本,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本文以供气管道中的DN150蝶阀为研究对象,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基于流固耦合理论建立了DN150蝶阀的三维实体模型,并利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对其进行了网格划分。其次,基于
轴承行业作为机械工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制造2025”的推动下,正在积极探索数字化制造和智能制造。轴承圈加工质量的检查工作是轴承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目前仍处于人工抽样检验为主的状态,这种传统检验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轴承企业面向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需求,迫切需要一种精准高效的检验手段。本文研究并开发了一条轴承圈加工质量数字化检测自动线,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检测方法与测量技术的研究。在分
传统曳引轴的加工过程,在各个工位的上下料都是由人工完成,生产效率低下,工人劳动强度大,企业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对生产线进行改造升级,由机器人替代人工完成曳引轴的上下料。但在生产的过程中发现,由于机器人采用示教方式,而在机床内的曳引轴由于环境所致,其位置会发生变化,导致机器人不能准确抓取曳引轴,在上下料过程中有时会对生产线及机床造成破坏,反而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针对上述问题,为了增加系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与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智能化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其中我国的双孢菇种植产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是采摘大部分还是通过人工采摘的方式,存在效率低、一致性差等问题。因双孢菇生产存在生长时间间隔短、生长密集、易受损害等特点,为采摘机自动化研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提高双孢菇采摘的自动化与工业化水平,提高双孢菇采摘的效率,本论文主要研究了双孢菇采摘机的控制系统。基于采
汽车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车载网络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同时以大数据、车联网、自动驾驶等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使得车载网络对带宽、兼容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一直以来以CAN总线为主导的车载网络技术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传统以太网技术由于其电磁兼容性、电磁干扰性以及非实时性等问题一直被汽车行业拒之门外,而随着国内外汽车制造商和半导体公司对车载以太网的持续关注,制定并推出适用于车载环境的以太网
锂电池封装工序作为电池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与电池使用的安全性直接相关。目前国内锂电池封装工序以手工及半自动生产方式为主要形式,相比较自动化的生产模式,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较低,锂电池的一致性,安全性也难以保证。文章针对动力锂离子电池自动化封装生产线及工艺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设计了产品电性性能好,生产效率高的锂离子电池自动化封装生产设备。1.分析并设计出锂离子电池封装自动化生产线的总体方案。对锂电池自动
汽车轮毂加工生产过程中会对轮毂表面进行一系列的机加工操作,在表面加工和轮毂运输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划痕、擦伤等表面缺陷,通常是由工人检测轮毂是否有缺陷产生,传统的人工检测方式有着低效、耗时、检测精度低的缺点,难以满足工业自动化的需求。由于近些年来机器视觉发展迅速,卷积神经网络在图像识别和图像分类领域实现了较好的应用,使用机器视觉的检测方式代替人工检测将会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本文提出使用机器视觉技术实现汽
六维控制器是一种具有六维输入能力的设备,可同时进行空间平动与转动操作,并在医疗、工业生产、娱乐等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近年来生产、生活多元化需求日益迫切,对六维控制器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六维控制器的主体机构存在制造成本高、运动精度低、灵巧性差等问题。鉴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含子闭环的六维控制器,并对其在系统误差分析、优化设计、功能实现方式与随机误差消减等方面进行研究。主要工作内容如下首先
近年来,随着电动汽车产业的进步,顾客对其振动与噪声的水平要求越发严格,电动汽车全新的结构带来了新的NVH问题。因此对电动汽车振动与噪声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某款自主品牌电动汽车搭载的四挡自动机械变速器为研究对象,开展变速器振动与噪声优化工作,进行了以下研究。开展电动汽车整车噪声测试研究。应用阶次谱分析方法对加速工况和匀速工况下电动汽车电机和变速器噪声对车内噪声的影响进行分析,确定了振动噪声严重
目前,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方兴未艾,电动汽车电磁兼容问题日益凸显。由于电动汽车进行充电时,会引入更多的电子电力设备,其电磁兼容问题更加复杂,这些问题将随着电动汽车智能化和网联化的发展,直接影响车辆的安全性能。本文以电动汽车充电工况下电磁兼容性能为研究对象,通过仿真模拟分析、试验验证以及数据分析对其展开研究,并对交流充电状态下超标车辆进行优化整改。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深入分析电动汽车充电电磁兼容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