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叙事理论实证研究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tan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灾害是人们共同关心的事实,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灾难新闻报道一直是媒体报道的重点。  对我国灾难新闻的报道很多,相关的研究也较多,但是中文媒体对国外灾难新闻报道的研究却并不是很多,中文媒体对国外灾难新闻如何叙事,如何更大范围的影响受众,是一门急需研究的课题,这也是本选题研究的意义所在。  本文主要采用资料分析方法,文献研究法,通过对新闻报道中叙事特点的分析,得出该媒体的舆论导向,政治立场、意识形态等,从一定侧面反映出中文不同纸质媒体,对国外灾难事件的态度和报道特色。  主要以《人民日报》、《大公报》和《南方周末》对日本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9.0级大地震的相关新闻报道为研究文本。以叙事学、新闻叙事学相关理论为基础,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新闻报道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分别从新闻叙事声音、新闻叙事语法、新闻叙事话语、新闻叙事接受这几方面分析,总结出各个报纸之间对于国外灾难新闻报道的新闻叙事差异,由此形成的不同报纸的新闻叙事特色。  通过比较,得出不同报纸的叙事特色。《人民日报》作为中央媒体,他发出的是国家的声音,代表的是国家精神,从国家的利益和国家的形象出发。其新闻语言准确,谨慎,整个报纸庄严、严肃,政治意味较浓,但《人民日报》中,新闻叙事结构相对简单,新闻的模式型的叙述框架比较强,不够灵活。  《大公报》是在香港发行的综合性民间报纸,其新闻报道相对中立客观,所受限制较少,代表普通民众的声音,向受众传递及时的全面的信息,新闻叙事结构较《人民日报》复杂些,语言朴实、客观,行文较活泼,轻松,受众易于接受。  《南方周末》代表普通民众的声音,通过信息,向受众传递一种意义,一种能够让人反省、深思,从中能够领悟到精神层面的升华的共鸣。它的新闻叙事结构复杂,用词也比较深奥,反映的主要是精神层面的东西。缺点就在于“曲高和寡”,对于普通的民众来说,并不能完全理解该报的报道意图,使得其传播的范围受到局限。  虽然不同的媒体有不同的特点,但是新闻报道叙事特点无谓优劣、好坏,评价的标准在于读者的接受程度,在于读者的好恶取舍,以读者的需要为宗旨,但也不是一味迎合读者,在满足读者信息需要的同时,加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不仅有大量真实客观全面的信息,还具有独特的叙事艺术,兼具“神”和“形”,才是最好的新闻叙事方式。
其他文献
食品安全涉及到企业良心、政府监管等诸多问题,本文从企业危机传播的视角出发,运用情境危机传播理论(SCCT),以消费者最为担心的两种食品安全问题——滥用添加物和食品变质为
媒体公共性问题一直是新闻学的研究热点之一,而商业网站的数据新闻版块作为一种新鲜事物也极具研究价值。本文以汉娜·阿伦特、哈贝马斯、潘忠党、黄旦等学者对公共性的理解为
随着越南银行卡市场的快速发展,银行卡作为新型的支付工具和信用手段,是银行业务与现代科技融和的产品。银行卡一开始仅是一种商业信用凭证,而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到目前
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渐深入,人们愈加意识到传播媒介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城市,不仅是人类群居生存的高级聚集形式,同时它也是人类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信息社会转变的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