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异位妊娠属于急腹症,在妇科中很常见。不仅女性的身体健康会因此遭受危害,而且以后的妊娠情况也可能为此产生不良影响。近些年来,异位妊娠在国内外文献中被广泛报导。可以发现它的发生率有不断上涨的趋势。异位妊娠是孕产妇在受孕头三个月中死亡的重要原因。而且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异位妊娠的患病相关因素。我们发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病危险因素并不完全相同,这提示我们有些异位妊娠的危险因素是可以通过干预而加以改变的。为此,本文深入探究异位妊娠的危险因素,争取为女性提供有效的一些预防办法。从而达到使异位妊娠发生率下降的目的。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1月至2013年11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收治的确诊为异位妊娠的住院患者427例,年龄18-45岁,中位年龄为30岁,其中包括输卵管妊娠406例,卵巢妊娠4例,宫颈妊娠8例,宫角部妊娠7例,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2例。对所选病例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另随机选取同一时间段住院的300例患者。这300例为正常妊娠妇女,年龄22-43岁,中位年龄为28岁,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统计数据均选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年龄等计量资料,选用均数和标准差来表示。对吸烟、月经紊乱、子宫肌瘤、流产、盆腔炎性疾病、异位妊娠和下腹部手术历史等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连续性校正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中的后退逐步回归法,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了解它们与异位妊娠发生的相关性。结果:1.异位妊娠发病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0-40岁。2.异位妊娠发病相关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流产史、盆腔炎性疾病史、下腹部手术史及异位妊娠史在异位妊娠患者和正常妊娠妇女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异位妊娠发病的危险因素。吸烟史、子宫肌瘤和月经紊乱史在异位妊娠患者和正常妊娠患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是异位妊娠发病的危险因素。3.异位妊娠发病相关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1)盆腔炎性疾病史、异位妊娠史和下腹部手术史对异位妊娠的发病有明显影响,是异位妊娠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2)盆腔炎性疾病史、异位妊娠史和下腹部手术史均与异位妊娠的发病成正相关。(3)异位妊娠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按风险从高到低依次为:盆腔炎性疾病史(OR=5.915)、异位妊娠史(OR=3.470)、下腹部手术史(OR=2.343)。结论:1.异位妊娠的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40岁,该阶段的女性出现停经史应尤为注意。2.流产史、盆腔炎性疾病史、异位妊娠史和下腹部手术史是异位妊娠的危险因素,其中盆腔炎性疾病史、异位妊娠史和下腹部手术史是独立危险因素。注意性生活卫生,避免意外怀孕,减少流产次数,规范盆腔手术操作等可以减少异位妊娠发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