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系统干扰抑制方法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1xiang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中国电信正在运营CDMA2000系统,该系统后续将向LTE系统平滑演进。因此,中国电信在组网过程中将遇到LTE系统与CDMA2000系统共存于相邻频段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CDMA2000系统与LTE系统将产生严重的系统间干扰。此外,在布局LTE网络时,运营商还须充分考虑LTE系统中小区间干扰对系统性能造成的影响,并采取一定措施提升用户体验性能。综上所述,以LTE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干扰抑制方法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结合国家重大专项“CDMA向LTE/SAE演进研究”,以LTE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干扰抑制方法进行相关研究。主要工作如下:   (1)对前人干扰抑制方法进行归纳总结。给出通信系统干扰模型,总结单系统常见的干扰抑制方法,包括:多用户检测、功率控制、频率复用、交织技术、分布式天线系统、宏分集技术、多天线MIMO系统等,总结双系统邻频共存时干扰信号的产生原理及双系统干扰共存分析方法;分析LTE系统小区间干扰产生的原因并重点总结LTE系统中干扰协调技术,包括:软频率复用和多点协作。   (2)搭建LTE下行多天线系统级仿真平台。介绍平台搭建的总体框架和流程以及平台搭建时采用的原理和方法;给出实际仿真时的仿真参数表并介绍仿真中所关注的两个性能指标(系统平均吞吐量和边界用户吞吐量)的物理意义;验证仿真平台的正确性。   (3)基于仿真平台重现不同调度算法下多用户分集增益、不同MIMO模式相比于单天线模式的吞吐量增益,以及基站内多点协作技术吞吐量性能增益。   (4)提出一种三类型边界用户模型,通过此模型分析LTE系统中多点协作技术的不足,并进行改进:将软频率复用和多点协作技术相结合,提出一种基于软频率复用的基站间多点协作方案。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可以明显改善边界用户吞吐量性能。
其他文献
说话人识别属于生物特征识别,是通过说话人声音中的个性特征信息对说话人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技术。随着说话人识别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语音的认证技术已经开始广泛的应用于通
本文以无线通信与通信对抗为研究背景,主要应用MATLAB-Simulink工具箱等软件,研究变速跳频通信模块的设计、抗干扰性能及应用环境等问题。本文设计了跳频通信系统、针对跳频
大多数森林火灾检测算法只对烟雾或者火焰等火灾现象的单一方面特征进行检测分析,检测结果因为受到森林中光照突变、树叶晃动等影响经常误检,所以基于视频的森林火灾检测算法
随着3G技术商用化在世界范围内展开,4G商用标准的遴选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作为当前最被看好的4G候选技术,LTE/SAE网络的性能正逐渐成为各大运营商与移动用户关注的焦点
雷达信号分选作为电子对抗领域的一个关键技术,对雷达侦察信号处理非常重要。它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侦察设备的性能指标。本文研究了在密集信号环境中PRI的分选方法。首先对
近年来,超宽带(UWB)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凭借数据传输速率高、功耗低、安全性好等优点已成为无线通信领域研究的热点。基于OFDM调制技术的UWB系统(OFDM-UWB
自主式水下机器人(AUV)在海洋探测、资源开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是当今机器人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在自主移动机器人相关研究中,导航技术是研究的核心,高精度的导航和精确的
无线信道的广播特性使通信过程变得更加方便,同时也给通信的安全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无线网络中任何节点都可以接收到源节点发送的信号,这样节点之间可以通过协作提高通信的
复杂环境中噪声干扰严重影响语音通信的质量,无法正确传达语义,语音增强技术能从噪声背景中提取有用的语音信号,抑制与降低噪声干扰,提高语音的自然度和可懂度,已成为国内外
随着无线通信业务的飞速发展,所需要的无线频谱资源越来越多,当前频谱资源已显得越来越缺乏。因此,对认知无线电技术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认知无线电的核心技术就是: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