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泥浆脱水性能及用于制备流动化回填材料试验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haohaoj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镇化率的逐步提升,各类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副产品——建筑垃圾也随之增多,不少城市正面临或即将面临“建筑垃圾围城”的困扰,对此,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强调研发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新途径、提高整体资源化利用率是摆脱困境的关键。工程泥浆作为产量最大的建筑垃圾之一,因含水率高、处理难度大,相关资源化利用研究及应用相对较少,外运填埋依然是其主要处置方式,因其不可持续性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也产生了一定的安全隐患。本文从开拓泥浆资源化利用新途径的角度出发,通过单元体试验、模型试验、中试试验等手段,研究了工程泥浆内在脱水性能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一种快速检测方法,将其应用于多种常见的大规模泥浆脱水工法中,指导工艺参数的调整以达到良好的脱水效果从而降低资源化利用难度;进而针对含水率仍较高、资源化利用工艺不成熟的脱水泥浆开展制备流动化回填材料的研究,提出了一种配合比设计及制备方法,随后利用该方法开展了泥浆制备流动化材料回填肥槽的中试试验,验证其实际应用效果,最终总结提出了一套工程泥浆脱水-制备流动化回填材料全流程工艺设计及施工质量控制方法。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和相应成果如下:(1)通过人工模拟现场生产工艺获得不同脱水性能的工程泥浆,进而开展改进滤失试验,结果表明:泥浆的脱水性能主要与初始含水率及细颗粒含量有关,随着含水率的提高脱水性能先下降后上升,随着细颗粒含量的升高脱水性能持续下降;滤失量及渗透系数与脱水性能呈现较好的相关关系,30 min时刻滤失量与最终滤失量、最终泥饼含水率呈现较好的相关性,能够较准确地反应泥浆脱水性能。(2)采用自主研发的试验装置开展了模拟压滤试验,结果表明:改进滤失试验测得的30 min滤失量与压滤脱水泥饼含水率呈高相关性,即说明30 min滤失量用于表征泥浆脱水性能具有可靠性,另外滤失试验中发现的初始含水率对脱水性能的影响规律也被模拟压滤试验结果验证。基于此,提出了一套工程泥浆脱水性能的快速检测及工艺的优化方法。(3)开展了絮凝沉淀-低位真空脱水模型试验、絮凝沉淀-排水板真空预压模型试验及板框压滤脱水工程实践,结果表明:采用(2)中所述方法优化工艺参数后,脱水效果得到显著提升;在絮凝沉淀-低位真空脱水模型试验中减轻了土工布的淤堵问题,经4.5 d絮凝沉淀及7 d真空加载,泥浆含水率由170.2%降低至70.94%,体积减量率达44.73%;在絮凝沉淀-排水板真空预压模型试验中稳定了排水速率,经1.5 d絮凝沉淀及2 d真空预压,泥浆含水率由272.2%降低至105.41%,体积减量率达58.09%;在板框压滤脱水工程实践中,泥饼含水率由44.67%降低至36.33%,滤失量的定期监测及时避免了因土质改变带来的泥浆脱水效果差和不稳定问题;对上述三种工艺优化后泥浆脱水效果进行总结,并基于脱水泥浆特性提出了差异化的资源化利用方向。(4)开展了利用高含水率脱水泥浆制备流动化回填材料的单元体试验,结果表明:泥浆制备流动化回填材料的工作性能主要受其含水率控制,为满足规范要求含水率不宜低于110%;在微观角度上,材料的力学强度来源于CSH的胶结作用和CSH、AFt的填充作用,亦受内部孔隙率的影响,在宏观角度上主要由水灰比控制,水灰比应小于5.857以达到强度最低要求;材料的收缩变形主要发生在养护阶段前期(0~56 d),线收缩率与水灰比呈正相关关系;钢渣的加入可通过置换、挤密、吸附、水化及碱激发作用改善材料的力学及抗收缩性能,且对工作性能的影响较小;基于上述结果,提出了一种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利用泥浆及钢渣的流动化回填材料配合比设计及制备方法。(5)采用(4)中提出的设计制备方法开展了泥浆制备流动化材料回填肥槽的中试试验,结果表明:在该方法设计的配合比下,流动化回填材料的现场拌合难度低,流动度介于158~201 mm,浇筑过程中能够自流平、自密实,无需振捣,3 h泌水性较低(0.015%),稳定后平均沉降量为6.36 mm;7 d龄期下,1 m深度处静力触探平均锥尖阻力4.08 MPa、侧摩擦阻力292.97 k P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达到472 k Pa;28 d龄期下,无侧限抗压强度达704.88 k Pa,粘聚力及内摩擦角分别为160.48 k Pa、27.2°,渗透系数为1.52×10-6cm/s,常规压力下压缩系数为0.05 MPa-1,固结系数介于2.31×10-3~6.8×10-3cm~2/s之间,属于低压缩性土;重金属浸出浓度低于GB/T 14848-2017中Ⅲ类地下水限值,整体性能优于以二灰土为代表的常规回填材料。
其他文献
为响应我国关于“碳减排”“碳达峰”等政策需求,需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及促进清洁技术发展。循环流化床锅炉(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以其特有的负荷调节快、脱硫效率高、污染排放低等优点,近年来一直是能源清洁利用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对于循环流化床锅炉复杂的燃烧系统而言,床温是锅炉运行的重要参数,它会对锅炉的污染物排放效率、燃烧效率乃至整体运行安全性造成影响,且对于其波动原
学位
离心泵运转过程中叶轮口环易发生碰摩现象,导致机组异常运行,口环碰摩在对叶轮造成损害的同时也会产生异常的振动与噪声。因此,准确识别和诊断口环碰摩现象,是实现离心泵故障预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可有效避免维修不及时和发生严重故障等问题的发生。同时,由于工业现场环境复杂,设备监测信号也易受到干扰,故障监测与诊断工作面临更大难度与更高要求。本文针对离心泵口环碰摩的故障预警问题,从旋转碰摩信号的产生机理入手,结
学位
与城市生活垃圾类似,村镇垃圾的产量与日俱增,其污染处置问题也愈发受到重视。其中对于不适宜采用“县处理”集中处置方法的偏远村镇,热解气化技术是实现分散处理的较好方式。目前使用的大多数小规模村镇垃圾热解气化炉存在运行不稳定、排放超标等问题,尤其是二噁英这一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若不能满足排放要求将造成诸多危害。本文针对村镇垃圾热解气化过程中二噁英的生成排放特性,通过实验室规模的固定床热解气化炉研究了出气方
学位
<正>呼吸道与消化道一样,是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开放性通道。鼻咽部处于联系鼻、耳、口、呼吸道的枢纽位置,是许多微生物定植的主要部位,具有较高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鼻咽部微生态在局部免疫功能的调节和抵御外来病原菌的定植入侵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2]。其异常改变也与多种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3-4]。全面认识儿童鼻咽部菌群分布特征以及其在病理状况下的变化规律,可以从微生态的角度为诊治和预防呼吸系统
期刊
膨润土常作为一种重要的屏障材料,广泛应用于固体废弃物堆填场。堆填场渗滤液及部分地区地下水中存在高盐物质,在浓度差的作用下高浓度的电解质溶液会向膨润土屏障内部逐渐侵蚀,造成其渗透性、压缩性的变化,这些工程特性是屏障材料及地基土设计施工时的重要特性,因此有必要对电解质孔隙溶液在高膨润土含量土体的化学-力学特性中所起的作用进行系统性的认识。目前国内外主要通过直接对受污染土进行测试来研究电解质孔隙溶液对黏
学位
海洋基础结构(桩基、锚、管道等)是实现海洋能源、空间等开发利用的关键设施。海洋基础结构在施工与服役期间,与海床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土体-结构界面处阻力的发挥特征。特别地,对于桩基与锚基础的安装与上拔阻力,以及管道的铺设牵引阻力,软土与钢界面的剪切阻力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减小软土-钢界面的剪切阻力,本文通过电解水的方式,在软土-钢界面生成微气泡,改变界面构成部分,从而达到减阻效果。本
学位
大量铁路、公路、机场、临港工业基地、码头物流中心等重要基础设施分布在软土地区,尤其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及全球产业链重分布,建设项目量大面广,需满足可靠、高效、低碳、环保等要求。针对排水板真空预压联合管桩加固软土地基工法的不足,如施工周期长、沉桩引起的挤土效应显著、桩周土孔压消散缓慢等。本文基于课题组发明专利提出适用于软土地基的开孔管桩真空固结技术,结合了刚性排水桩和真空排水固结法的优势,基本原理是
学位
圆角弧边三角形截面高层建筑与普通三角形建筑相比,具有更优越的平面效果和气动性能,在实际工程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为取得更佳的建筑与结构竖向效果,对超高层建筑还常使用立面退台或渐进收缩的方式。然而在强风作用下,这些立面改变方式对建筑风荷载及结构风致响应的影响如何,目前并不十分清晰和明确。鉴此,本文以圆角弧边三角形截面高层建筑为对象,研究不同退台及立面收缩方式对其风致响应及风压分布特性的影响效应。本文
学位
淡水资源短缺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并且随着人口数量增长,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淡水资源短缺问题日渐严峻。太阳能界面水蒸发,作为一种利用清洁能源获取淡水的技术,成为解决淡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可行性方案。因此,通过对太阳能界面蒸发材料进行合理设计和性能改善,实现高效太阳能水蒸发,是一项有意义的研究课题。本文以Pickering乳液凝胶模板法制备的多孔材料为基础,通过亲水改性和表面修饰,研制了一种
学位
伴随国家“交通强国”战略实施,我国正大力兴建交通基础设施。快捷、方便、高效、节能的交通体系,在满足我国新时代发展交通运输需求的同时,也将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发挥重要作用。持久耐用、就地取材的粗颗粒土是路基建造过程中被广泛采用的材料之一,当前对交通荷载、温度变化、盐分侵入等因素作用下路基性能劣化机理尚无清晰认识,路基过大变形、失稳等灾害频发。颗粒材料因颗粒沉积排列方式不同而呈现各向异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