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的本性究竟是什么?历史已经向我们证明,它不应该是物质性,而是精神性。信仰是人内心的渴望,任何人无论他的见识或能力都需要有所信仰。信仰不是实物,它无法具象化,也不容易被其他人感知,更多的时候表现为一种人们内化的思想。有信仰的人往往会依靠信仰来指导自己的行为,通过信仰的力量来帮助自己走出困境。无产阶级的革命战士经历过很长久的斗争时期,没有内心坚实的支柱,很难想象他们如何在这个过程中保持本真,克服困难。而支撑他们的就是这样的一种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时下热词中,马克思主义这个概念大多时候并没有直接和信仰相连。我们常听说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但是却很少直接听到马克思主义信仰这个名词。作为这个概念的创立者,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革命之初想要通过这个名词表达的,就是信仰者内心深处对马克思主义的崇拜和肯定,是一种更高层次的革命信念。既然每个人都需要拥有信仰,当然作为新生一代的大学生自然也不例外。然而,当下大学生却普遍存在信仰意识模糊的困境。出现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时代的因素,也有教育上的漏洞。不解决这个困境,问题就会变得恶化,很有可能会影响大学生未来的发展,更进一步还会导致国家出现危机。现阶段已有的研究报告多是将学生信仰的树立和马克思主义教育割裂开来,这样做的结果是并没有改善当前大学生的教育现状。所以本文的突破之处就是将应对的办法指向开展大学生中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这不仅是在进行大学教育的路径探索,也是在端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相关问题展开研讨,帮助大学生实现信仰的树立,从而让他们能够有更好地状态和面貌来面对时代的挑战,最终为实现共产主义奉献终生。通过运用文献研究法来对马克思、恩格斯以往的相关观点进行剖析和讨论、对国内外现有的著作和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分析,从而找准研究的方向;通过实证分析法来紧密结合国家对这一问题所颁布的相关文件和指导,贴近党的行动方向和思想潮流;运用价值分析法对当前大学生中的主流价值观念进行了解和分析,从而更好地掌握他们的发展方向,找到适合他们的价值导向。通过这些研究方法,本文旨在达到在已有研究成果的指导下,结合当下国内大学生信仰现状来进行问题考量和创新探索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