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腰椎管测量的断层解剖与磁共振的研究

来源 :内蒙古医学院 内蒙古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kxj5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文旨在通过对6例人体尸体脊柱腰段的断层解剖观察与磁共振测量并结合当地人群18-24岁青少年段MR正常影像资料54例的对照研究,评价腰椎管径线及有关标准值在断层标本与MRI图像上的测量意义是否一致,并对该年龄段腰椎管矢状径、关节间径、韧带间径、侧隐窝矢状径、椎管面积、硬膜囊面积、黄韧带厚度等结构数值进行量化,建立正常国人青少年段腰椎管及其内结构的MRI测量标准值,探讨其与周围结构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补充与之相关的影像解剖学资料,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相关解剖学依据。 方法: 1、选择18-24岁年龄段的尸体标本6例,经CT与肉眼观察无明显病变,先期行MRI检查经腰椎间盘水平扫描并测量后取其腰骶段,经低温冷冻后,用电动带锯经间盘水平横断切片,层厚为3-6mm,经游标卡尺、分规、透明面积测算纸及测量软件对腰椎管矢状径、关节间径、韧带间径、侧隐窝矢状径(双侧)、椎管面积、硬膜囊面积、黄韧带厚度(双侧)共七项指标行测量。在MRI图像上测量指标同断层测量,将断层所测结果与断层MRI资料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得出结论。 2、对内蒙古地区健康受检者54例共270个腰椎行MR扫描后进行测量与观察。测量指标共七项(同断层标本)。 结果: ①青少年段腰椎管径线在断层标本与MRI图像上的测量值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 ②明确了腰椎各断层结构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在不同平面腰椎管矢状径、关节间径、韧带间径、侧隐窝矢状径、椎管面积、硬膜囊面积、黄韧带厚度的正常参考数值。 ③不同椎间盘平面椎管矢状径测量值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自上而下逐渐变窄。 ④关节间径与韧带间径在不同间盘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自上而下逐渐增宽。 ⑤侧隐窝矢状径测量值:同一间盘水平双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不同间盘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 ⑥椎管面积与硬膜囊面积:各椎间盘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⑦黄韧带厚度:在同一间盘水平双侧比较及不同间盘水平比较,在统计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⑧侧隐窝矢状径男女间比较在统计学上存在明显差异(P<0.05,男性大于女性)。 ⑨u、L2椎管呈椭圆形,从[3开始,椎管渐呈三角形,L5、S1呈三叶草形。 结论: 本研究总结了内蒙古地区18-24岁青少年段正常人群腰椎管的MRI影像学特征,并总结了该年龄段腰椎管矢状径、关节间径、韧带间径、侧隐窝矢状径(双侧)、椎管面积、硬膜囊面积、黄韧带厚度(双侧)共七项指标的MRI测量标准值。所测指标中除侧隐窝前后径男女问存在明显差异(男性大于女性)外,其余均无显著性别差异。除黄韧带厚度外,其余指标在不同间盘水平都有不同的界限值。研究发现同一个体矢状径表现为L1>L2>L3>L4>L5>S1,关节间径与韧带间径表现为L1<L2<L3<L4<L5<S1。且MRI与断层标本的测量意义一致,可清晰描述病变因素,反映椎体、椎间盘、韧带、椎管及内容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灵敏反映病变性质和受累程度等,对临床诊断、手术治疗及愈后随访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测量值标准可以运用于临床来指导椎管疾患的诊断工作。腰椎断层解剖结构、影像研究及腰椎断层结构的量化,对腰椎疾病的诊断治疗,具有辅助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西地那非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治疗作用。 方法: 收集COPD并PAH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
目的: 观察输注不同温度的复苏液后兔失血性休克复苏模型肠系膜微循环的变化特点,为临床复苏应用适宜的复苏液温度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健康新西兰雄兔32只,随机分为4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联合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白细胞介素-11(interleukin-11,IL-11)对脐血来源的造血干细胞向巨核系方向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