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流行性腹泻病毒连续传代减毒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来源 :浙江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huan407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是一种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引起仔猪的急性水样腹泻、呕吐甚至脱水等症状的高致病性肠道传染病。2010年以来,PED在中国出现大面积流行,对我国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主要原因是其S基因变异导致PEDV CV777毒株所研制出来的疫苗无法对猪形成完全有效的保护。因此,开展PEDV流行株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及致病机制对研制新型疫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开展了5株PEDV分离株的S1基因和ORF3基因的全长序列遗传进化及序列比对分析,S1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PEDV YJH株属于G2b型,其余4个分离株属于G2a型。与经典毒株CV777的氨基酸比对分析,发现5个毒株的S1基因在56-60个不同位点存在氨基酸突变、5个氨基酸的插入和2个氨基酸的缺失:5株分离株都在第59-62位点出现了4个氨基酸(QGVN)的插入,在139位点处插入了天冬氨酸或赖氨酸;在163-164位点出现了2个氨基酸(DI)的缺失。ORF3基因的比对分析发现5个毒株在6个位点出现相同的氨基酸改变(V21A;V54I;V79I;L92F;A101T;N166S),其中PEDV HH、PEDV SQ、PEDV TQ这三个分离株在4个位点出现一致的氨基酸改变(L25S、I70V、C107F、N168S),PEDV YJH与PEDV HY两个毒株在2个位点发生相同的氨基酸改变(F80V;H182Q)。ORF3基因的进化分析表明2017年分离的5个PEDV分离株都属于G2型,而疫苗株属于G1型。动物试验结果表明5个分离株对仔猪均具有高致病性,其中PEDV YJH株毒性最强,PEDV HY株与其他株相比较弱。本研究将PEDV YJH株和PEDV HH株在体外连续传代培养至90代和140代,进化分析表明连续传代后的PEDV YJH株仍属于G2b型,PEDV HH株仍属于G2a型。S1基因的氨基酸比对结果表明,两个毒株传代至140代时同时存在第27和57位氨基酸改变(S27L;E57K)和第55和56位氨基酸缺失的现象。细胞适应性研究发现,PEDV YJH株第25代(F25)传代所需胰酶浓度为5μg/μL,但传至140代(F140)时发现在不添加胰酶的情况下病毒也能侵染细胞进行增殖。S蛋白是决定PEDV胰酶依赖性的关键蛋白,F25与F140代病毒的S蛋白比对结果表明,二者存在2个氨基酸的缺失和12个氨基酸的突变的差异。动物实验结果表明,PEDV YJH株连续传代后毒力减弱,对仔猪不致病,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血清抗体检测结果证明该弱毒株可诱导仔猪产生免疫反应,可作为研制PEDV减毒活疫苗的候选毒株。本研究通过分析PEDV分离株的遗传变异情况,利用传代方法致弱了PEDV流行毒株,分析了其胰酶耐受等生物学特征,为进一步建立PED的防控技术提供基础材料。
其他文献
学位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简称单增李斯特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杆菌,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的食源性胞内感染病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在土壤和胞内环境中李斯特菌会面临多种应激反应,单增李斯特菌通过调控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以适应大部分来自环境的应激。在我们对李斯特菌氧化还原蛋白Yjb H和Grx的应激转录组测序研究结果中发现转录水平差异极显著的基因簇lmo0
仙霞岭山脉具较高的生物多样性,是我国山地动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域。本试验以遂昌仙霞岭山脉的牛头山和九龙山为研究区域,在生物多样性调查的基础上,选择两种代表性物种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国家Ⅰ级保护动物)和北仑姬蛙Microhyla beilunensis(区域新纪录种),进行生理生态学的相关研究。研究的内容主要有:(1)基于牛头山红外相机监测结果,研究黑麂的活动节律,并利用M
microRNA是一种小的非编码RNA,在细胞内具有多种重要的调节作用。其中,miR-22在猪不同肉色的肌肉中差异表达,可能通过靶向ELOVL6调控肌肉细胞脂肪酸组成及线粒体功能,是影响肉品质性状的一个潜在分子机制。本研究以C2C12成肌细胞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miR-22和ELOVL6对骨骼肌细胞脂肪酸组成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并在HEK293t细胞中研究确定miR-22和ELOVL6之间的靶向关
本研究采用从竹叶中提取得到的竹叶黄酮(Bamboo leaf flavonoid,BLF)和新型饲料添加剂包膜丁酸钠(Coated sodium butyrate,CSB),并以杆菌肽锌(Zinc Bacitracin,ZB)作为抗生素对照,研究2种添加剂对仙居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清生化指标和脂质代谢的影响,探究竹叶黄酮和丁酸钠替代饲料中的抗生素的可行性。选用300只200日龄的仙居鸡,随机分为
清代诗人卢见曾在塞外谪戍三年的时间中,创作诗歌作品一百首,成《雅雨山人出塞集》。本文以此诗集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诗人三年的塞外经历,力图对诗集进行完整全面的分析阐释。本文共分五部分。绪论部分,主要阐述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说明研究现状及方法思路。正文第一部分以时间为线,通过卢见曾的边塞经历及诗作,概括出诗人内心经历了离京出塞前的离愁与期待,到抵达塞外后的旷达与思归,再到承恩赐还时的兴奋与不舍,贯穿其
天目铁木(Ostrya rehderiana Chun),为桦木科(Betulaceae),铁木属(Ostrya)多年生木本植物,为中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原生株仅5株分布于浙江西天目山,已被国家列为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天目铁木在经济和科研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本研究对天目铁木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开发EST-SSR分子标记,对天目铁木在天目山、庆元、午潮山等地的引种群体进行遗传分析以及亲本分析,
狂犬病(Rabies)是由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ABV)感染引起的,是一种被忽视的重要人兽共患病。经RABV感染出现临床症状后,死亡率接近100%,全球每年死于RABV感染的人约有5.9
全球气候变化模型普遍认同,地表温度升高,降水模式转变将导致频率更高、强度更大的干旱。气候变化给植物带来的影响以及植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已受到植物学家和生态学家的重点关注。植物因干旱胁迫而枯衰、死亡的现象并不局限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湿润区树种因干旱适应性差,干旱胁迫的后果可能更严重。水分有效性发生变化时,植物枝条和根系的水力系统都会做出响应、权衡,从而形成适应策略——“效率-安全”权衡。量化湿润区植物
近年来我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重大问题,尽早发现可以提高其治愈率,统计结果显示我国乳腺癌的治愈率明显低于发达国家。乳腺肿瘤筛查可以发现早期乳腺癌,因此是医学成像的焦点问题。已有研究证明乳腺的正常组织和恶性肿瘤组织具有不同的电磁响应特性,这为微波成像应用于乳腺肿瘤筛查提供了理论基础。微波成像具有无辐射、成像分辨率高的优点,使其在乳腺肿瘤筛查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本文主要研究